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台灣再陷民粹風暴的代價誰來埋單?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台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美國《世界日報》18日發表社論指出,台灣朝野攻防愈來愈陷入民粹風暴,除開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對立氛圍加深外,全體民眾也幾乎同步陷入“逢漲必反”情緒當中。再加上“立法院”的正常運作更因“美牛案”停擺。到頭來受害的當然是民眾,不分藍綠無不受害。若民主政治會因民粹,即不分青紅皂白,而為誅心之論,可以預料台灣將因民粹橫行,非但當局施政無能,民怨也會更深,惡性循環下來,整體競爭力勢將淪喪。

  社論摘錄如下:

  民主化的台灣何以還有民粹,其實是公職人員如“立法委員”藉口民意反對,把用於問政的議場,視同戰場對待。不惜以最激烈的手段從事抗爭,但實質上完全是通過非理性的問政手段擺爛。檢視“美牛案”的朝野攻防,綠營除霸佔“立法院”之外,目標更在癱瘓馬當局正常運作。藍營為求降溫、降低朝野衝突,選擇以時間換取空間的策略,但這有如暴雨挾帶泥石流,時日既久,災難必生。

  台灣過去在街頭演出的抗爭何以會在“立法院”重演?看似馬英九施政無能,甚至不知民間疾苦,實則係受制於內外壓力和台灣內部藍綠結構的大挪移,藍綠對決的形態非僅出現質變,還有更深層的價值衝突。不論“美牛案”或“油電雙漲”以及徵收證所稅,其實都涉及台灣未來的走向和命運。但自我感覺良好的氛圍卻讓藍綠陣營都不敢也不願面對現實。

  就外部大氣候論,台灣根本是應變數,除了承受,幾無主動調控的空間。馬英九既不願指實“美牛案”係來自美國的壓力,就得承受內部的質疑。以綠營論,兩岸形勢的發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未來的選項不多,即“台獨”大概只能是少數激進者的堅持,非僅難期發展,且正迅速萎縮當中。但就政黨政治而言,民進黨依然有其發展空間,若要執政就得處理“台獨”和“陳水扁”的貪腐。藍綠之間的大挪移不僅出現在馬英九兩次勝選,也出現在單一選區的“立委”選舉,民進黨上下則期待下一次的政黨輪替。

  由於民進黨不可能持續拒絕正面處理“台獨”和“陳水扁”。為求執政,民進黨在馬英九連任勝選後,除回避意識形態如“台獨”議題外,所能選擇的就是以攻擊對手為能事。若正面攻擊無效,則利用妖魔化的手段肆行抹黑和分化恐嚇。以“立委”選舉為例,單一選區必要取得選區內的全勝之局,這就決定了“立委”在議場中的表現,民生議題的重要性自遠大於意識形態。此外,民進黨還揚言,隨時可以在不同選區內針對國民黨“立委”發動罷免案,這又是變相的民粹恐嚇。

  再就2016年的大選論,民進黨內必先有一番廝殺,此前黨主席選舉,實則已啟動了第一波的競逐。是以不論蘇貞昌或蔡英文都得持續有所作為,且因兩人聲勢處在伯仲之間浮動,蘇貞昌當選黨主席後的支持度猶略勝一籌。可以預料廝殺必烈;面對藍營自更得加碼攻擊以期取得更大的聲勢,唯受限於內外形勢的發展,也只能選擇民生議題肆行“逢馬必反”的策略,就國民黨而言,這也是一種分化。

  再從國民黨的因應策略觀察,馬英九受制於黨內不同派系和既得利益者,受制於黨內“立委”各有選區內的直接利益,再加上“內閣”組成非由內造政黨形式組成,“閣揆”又出身官僚,整體戰力和意志力均顯不足,政策説明偏於專業而乏民間語言,既有的支持者甚至莫知所從。偏偏馬英九又絕非強人,僵局妥協之後就是繼續擺爛。

  就台灣過往的藍綠鬥爭偏重於“統獨”意識形態來觀察,“美牛案”可謂非典型的朝野抗爭,“國會”殿堂的民粹代價,就是讓更多民生議題擱置,所有這一切,當然是全民埋單。難道這就是台灣新一輪藍綠結構大挪移必然會出現的政治生態?

熱詞:

  • 民粹
  • 台獨
  • 美牛案
  • 民進黨
  • 陳水扁
  • 選區
  • 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