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林藝舟:大學改革關鍵不在自主招生權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1日 08: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又到高考季,各類大學排行榜競相登場吸引考生,高等教育的問題難免又被提上輿論議程,一個基本的共識似乎是:中國大學的問題,關鍵在自主招生權。

  比如,前段時間南方科技大學終於獲批正式建校後,教育專家熊丙奇就認為關鍵在教育部能否賦予南方科大自主招生的權力。他説:“如果南科大今年的招生納入計劃內進行集中錄取,那麼,南科大確實被收編了;而如果南科大採取完全自主招生模式,或由學校自行舉行測試、自主錄取,或結合統一高考進行自主招生,那麼就表明,南科大的改革希望還在。”

  然而筆者卻認為,自主招生決定的是生源而不是學校的教育質量,而高校改革改的不是學生,是學校。因而要看南方科技大學能否在正式建校之後突破當前高校教育體制,闖出一條新路,引領改革風潮,重點並不在自主招生,而在於學校自身的改革:比如教學資源能否優化,教學理念能否提升,管理體制是否去行政化。

  今天中國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問題並不在生源。雖然高考壓抑了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但是能夠擠過高考獨木橋的學生至少勤奮、嚴謹、堅韌,並且能夠在競爭中保持良好心態。“傑出的人才”並不一定是錢鐘書式的偏才、怪才。如果教育改革的目的只是不埋沒特殊人才,那麼開幾個當年中科大的“少年班”即可,並不需興師動眾辦一所南方科技大學。需要注意的是,當年中科大“少年班”裏出來的,也有平庸之輩。相反,許多走過高考“獨木橋”的人,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堅持和完善的人格,創造出了比“天才”多得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在我看來,中國高校當下的問題實際在於優質教師資源的短缺,教學理念的陳舊以及教學創新受到行政上的阻礙。

  就北大而言,“小班教學”的概念是一個老師面對二三十個學生,“大班教學”的話——比如一些熱門的通選課——就是一個老師面對三四百個學生。一般而言,除了上課時間,師生互動的機會很少,多數課程不設討論課(有的理工科設有討論課或習題課,但由助教講授),老師的辦公室答疑時間一週僅有一到兩個半天。所以,毫不誇張的説,學生的學習基本憑自己摸索,教授輔導作用幾乎沒有。

  從教學理念上講,中國高校的教學依然對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不夠重視。考試題目依然以考察記憶性內容為主,論文也往往是從別人的論文裏借觀點,老師卻也很少挑剔研究的原創性。課堂依然是“一言堂”——有時是老師一個人講,有時是學生一個人講,提問和辯論的機會並不多。然而不培養學生尋找獨特的研究視角和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又怎麼能讓他們成為創新型的人才?

  另外,教學行政化壓抑著教師的教學創新。老師甚至連一門考試能用什麼語言答題,一門課能有多高的優秀率都沒有決定權,更不要提在考核的機制、課程的設置、人才培養的方向上有決定權了。一線的教師沒有創新教學的決定權,而掌有決定權的非一線的政策制定者所制定的方針政策即使名為“改革”,其是否能符合育人的規律、契合實際的需求,都是值得懷疑的。

熱詞:

  • 自主招生
  • 改革
  • 老師
  • 大學改革
  • 大學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