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金融時報》:中國商販在非洲提心吊膽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8日 0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英國《金融時報》5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在非洲提心吊膽 在整個非洲,你都能聽到“提心吊膽”這個中國成語。正如一名年輕中國人最近所説,“警察和移民局的人每週都來找我們要錢,可中國大使館什麼也不做……為什麼我們得活得像賊一樣?”説這番話的小夥子失業後遠渡重洋來到安哥拉首都羅安達打工。他是成千上萬名來非洲經商討生活的中國商人之一,這些人賣的東西無所不包,從食品、服裝到日用品等等。

  他們的故事顛覆了中國在非洲給人留下的兩大虛幻印象:一,中國在非洲完全是為大宗商品;二,中國人在非洲是步調一致的。

  過去十年來非經商的中國人,是海外中國僑民中最貧窮、受教育程度最低的一群,通過家族和村裏的關係在非洲打拼活路。他們不關心地緣政治,不關心中非貿易額。進入非洲市場的門檻足夠低,他們能一顯身手——即便沒一技之長,沒多少資金,沒經商經驗。非洲大陸上最扎眼的這群中國人,自然成為那些對中國影響力感到擔心的政客、商人及勞工組織的出氣筒。他們被指責逃稅、欺騙非洲人民,其商品被嘲諷為劣等貨或倣冒貨。博茨瓦納是為數不多幾個制定法規限制中國商人行為的國家之一,但其他國家會效倣這種做法。

  幾乎所有中國商人都打算掙到足夠的錢後就回國。非洲的教育水平太落後,醫療狀況糟糕,當地人習俗和價值觀與他們格格不入。因此,他們盡可能地將自己與周圍隔絕開來。

  若想讓這種情況不再惡化,唯一辦法是中國要開始重視這群人。由於他們並非受雇于國有企業,因此中國使館不會為他們出頭,不會向非洲政府施壓,要求採取更多舉措保護。或許這種狀況應該改變。中非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齣戲正在非洲的大街小巷而非油田中“上演”。大多數非洲人正是在街巷中接觸到中國人,進而對中國是好還是壞有了自己的評判。

  與日俱增的反華情緒給非洲國家政府出了難題。渴求資源的中國也承擔不起“中國品牌”在非洲進一步受損的後果。從開普敦到佛得角,中國商人的影響正逐漸遍及非洲大陸。北京方面需要予以更大重視。不管怎麼説,現在在非洲樹立中國聲望的畢竟是這些人。▲(作者特倫斯麥克納米,何黎譯)

熱詞:

  • 中非關係
  • 非洲國家
  • 非洲大陸
  • 中國成語
  • 中國大使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