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喬志峰:留守兒童溺亡是社會之痛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07: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5名留守兒童溺亡,全村找不到年輕人救援。5月6日,距江西宜春市區80余公里的一個小山村,李細秀老人在外玩耍的5個孫子孫女在水塘溺亡,只有最小的孫子生還。出事時,李細秀曾急忙向村裏人求救,但是卻沒有找到一個能下水救人的年輕人。因為在這個季節,年輕人都出門打工去了。

  長期以來,與留守兒童有關的悲劇頻頻見諸報端。處在最需要父母疼愛的年齡,這些孩子的父母卻長年在外。缺少父母呵護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即使他們能夠健康長大,也無法避免地會留下終身遺憾。所以,提醒那些在外打工的大人,有時間應該多陪陪孩子。掙錢很重要,孩子更重要,有些東西擁有的時候不知道珍惜,一旦失去就悔之晚矣。

  不過,造成此類悲劇並非全都是大人不負責任、一心想著掙錢而忽略了孩子和親情的原因。誰不想闔家團聚、一家子在一起高高興興過日子?可是,不出去掙錢怎麼養家?也許,那些為人父母者之所以願意背井離鄉去外邊承受壓力和苦痛,為的正是孩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候鳥經濟”——眾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每年開春奔赴經濟發達地區打工,過春節再回家與家人團聚。由此帶來了不少社會問題,比如“農村空心化”,即農村人口在年齡結構上極不合理,只剩下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相依為命。另外,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一些農村土地荒蕪無人耕種,影響到糧食生産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不管是“候鳥經濟”還是留守現象,都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最主要的,一是城鄉二元體制,二是現行戶籍制度的桎梏。如果這兩個方面不能得以改變,農村勞動力就必然繼續漂泊,那些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就只能繼續守著“空巢”,無法享受到完整家庭帶來的天倫之樂。

  前一段時間,媒體多次報道,一些地方為打工在外的人員提供夫妻房,可以讓在異鄉團聚的夫妻有個臨時的“家”。是不是將來這個臨時的家也可以容得下留守的兒童呢?讓他們看看自己的父母參與建設的城市是如何的美麗,讓他們像城裏孩子一樣在父母的懷裏撒撒嬌。當然,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需要對現行的戶籍、教育等制度進行改革,讓比太陽更有光輝的公平正義照耀到每一個人。留守兒童溺亡是社會之痛,但願這樣令人心痛的悲劇能夠倒逼出制度的改變和完善。

熱詞:

  • 留守兒童
  • 留守老人
  • 候鳥經濟
  • 農村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