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金融時報》:商販令中國在非洲形象變得複雜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在非洲的真正前線 “我們每天提心吊膽。”人們在非洲經常能聽到這句中國俗語,它意味著生活在恐懼之中。正如一名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某商店工作的中國年輕人最近所言:“警察和移民局官員每週都來敲詐我們。”在非洲,像他這樣依靠兜售食品、服裝及各種日用品生活的中國移民數以萬計。

       過去10年,中國在非洲的典型形像是“獨塊巨石”,國有能源巨頭競相以基礎設施換取當地資源。如今,隨著不同角色在各種目的和需求的推動下登場亮相,該形象變得更複雜,導致中非關係面臨新的一觸即發的燃爆點。

       過去10年來到非洲的中國商販,大多為在國內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找不到工作的人。他們不關心地緣政治或中非貿易去年超過1500億美元。非洲市場的競爭門檻之低,讓他們即便沒有技術、資金和經驗也能有用武之地。

       當中國商販剛剛在非洲開辦商店時,他們被視為非洲貧窮大眾的福音,因為在此之前當地人幾乎買不到任何製成品。但如今對於擔心中國存在的非洲政客、商人和工會而言,隨處可見的中國商販已成為隨手拈來的替罪羊。他們被指責以不交稅和不使用當地供應商的方式欺騙非洲人;其商品被嘲諷為質量低劣的“冒牌貨”;不尊重消費者權益的做法使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他們也知道除非洲外已無處可去。但幾乎沒人打算永遠留在非洲,而是要賺夠錢後就回到國內或到其他國家定居。他們發現,當地的教育和醫療水平實在太差,而非洲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令他們感到格格不入。因此他們盡可能與當地社會隔絕開來。

       防止中非關係惡化的唯一方式是中國不再對他們視而不見。中非關係的最重要劇情是在非洲街頭而非南蘇丹的油田上演。從開普敦到佛得角,中國商販的衝擊波無處不在。北京需要更密切關注他們。無論好壞,他們都在影響中國在非洲的聲譽。

熱詞:

  • 中國人
  • 非洲
  • 安哥拉
  • 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