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方:那些糾結在熒屏和現實中的心性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09: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甄嬛傳》的熱播再度引發輿論對宮廷戲的爭論。青春懵懂的甄嬛和其好友沈眉莊、安陵容身陷深宮,隨著劇情深入,“人人被害人人害人”的情節跌宕起伏,一些社會精英為之憂心,追問這種勾心鬥角的文化是社會之福嗎?

  “勾心鬥角”不單單是《甄嬛傳》的文化,從《金枝欲孽》開始,接踵而來的眾多宮廷戲都開始圍繞“宮闈隱私”展開。看膩了大臣們臺前的朝鬥,再來看後宮的宮鬥,觀者在“虐心”的同時更體現著不一般的快感。

  我很少看宮廷戲,被《甄嬛傳》吸引並緊追不捨純屬意外。一些專家對《甄嬛傳》嗤之以鼻,諸如“宮鬥劇會毒化社會心理,為職場陰暗心理推波助瀾”、“它可能導致年輕人形成不正確的世界觀”等論調甚囂塵上。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甄嬛本來只是一個單純少女、一個只求自保的文藝女青年,當她變成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獵殺者”時,這難道僅僅是個人慾望使然嗎?從骨子裏不愛權力、崇尚自由、追求真愛,變成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向權力靠攏,這完全是“制度的失敗”。

  “黑”甄嬛者大抵不會去追究一個“好人”變成“壞人”的制度根源,他們著眼的多是表面的“鬥心”所呈現給觀眾的價值傷害。事實上,在《甄嬛傳》開播前的研討會上,“頂”甄嬛者説,“該劇超越了是非善惡的二元對立,激起了人性的彈性,寫出了人性在極端境遇中可怕的變異,表現出個體命運在一個巨型的歷史面前,那種無助、無奈,還有悲慘的抗爭。”

  一部劇之所以能走紅,除了藝術價值之外,還因為它一定迎合或滿足了當下的某種社會情緒。《甄嬛傳》固然是以“鬥”來緊抓觀眾心緒的,但很大程度上也源於它潛藏著“職業寶典”的影子。正因為“辦公室政治”由來已久,觀眾才可能在消遣電視劇的同時産生共鳴。如果説“宮廷戲”為職場陰暗心理推波助瀾,那“諜戰劇”呢?幾年前的《潛伏》不同樣也被人奉為“職業寶典”嗎?

  一部電視劇火了,“憂心者”總習慣於從價值觀層面來剖析其負面性,而且放大這種負面引導。《蝸居》當年最火的時候,一些人就認為該劇過於灰色,所呈現的價值取向不夠主流。影視劇等文藝作品固然要強調“向善向上”的價值引領作用,但它畢竟以娛樂功能為主。很多專家批評《甄嬛傳》這類“宮廷戲”歪曲歷史,可熟悉“甄嬛”的人都知道這是虛構的人物,誰會從“歷史學”的角度去較真兒呢?

  至於説到“宮鬥戲”對現實社會中價值心性的破壞,那多少有些誇大其詞了。影視文學作品本來就有“寫實”的功能,現實中存在的“黑影”為什麼不能放到作品中去呢?何況,在價值觀的培養與引導上,影視作品的説教與熏陶並不是萬能的。這就好比養孩子,孩子的品質、習慣的培養都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去不斷滲透。知識可以傳授,價值觀是不可以直接傳授的。孩子只會被自己尊敬的父母熏陶,通過模倣來吸收並內化成自己價值觀的一部分。在道德品質的培養方面,父母應少説教多做行為示範。養兒尚且如此,社會價值的引領何嘗不是如此呢?

  如此説來,我們還真有必要為熒屏和現實所呈現出來的價值分裂糾結嗎?

熱詞:

  • 甄嬛傳
  • 熒屏
  • 宮廷戲
  • 甄嬛
  • 糾結
  • 蝸居
  • 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