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鄧海建:那一份陪行乞者吃薯條的心情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8日 0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其實微博也是一個讓人發現美好的場所。近日,一張美國男子陪行乞老人吃薯條的照片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據媒體調查,照片中的男主人公中文名叫陸傑森,曾在南京一所學校學習中文。陸傑森稱,有人告訴他乞丐大多是騙子,不值得幫助,但他並不了解中國國情,他希望老人不是騙子,但如果真是,也肯定是可憐的人,能幫就幫。(《現代快報》5月7日)

  美國小夥陪乞討老奶奶吃薯條的圖片在網絡上被瘋轉,看點大致有二:一是在我們已經對“乞丐産業”有了天然免疫的時候,在“不要和陌生人説話”成為社會顯規則的語境下,外國友人的“天真”算得上“一朵奇葩”;二是,這是一場大大方方的愛心秀,也許施捨一包薯條容易,席地而坐地陪行乞老人吃薯條卻很難。

  照例,這又將引發鋪天蓋地的道德抒情。眼下道德這東西,往往是我們眼睜睜看著它沉淪。都説他人無德,但每個“他人”卻又是活生生的“我們”。每一次道德事件,成就的不過是道德矯情。好在陸傑森説:“我以前做過管道工人,曾在很臟的地方工作。所以我並不介意身上臟,心裏乾淨就可以了。” 至於老人是不是騙子的憂慮,他説希望老人不是騙子,但如果真是,也肯定是可憐的人,能幫就幫。比之於那一包小小薯條,以上邏輯更讓人動心。

  心裏乾淨是很重要的。于一個人是如此,于一座城市而言更是如此。因此,販夫走卒、引車賣漿,是再繁華的城市都得容得下的生態;因此,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倒是更關切市民階層的和融與皈依。不乾淨的塗鴉墻,不乾淨的跳蚤市場,不乾淨的貧民窟,不乾淨的勞力階層,卻一樣可以坐上乾淨的巴士,一樣可以走進乾淨的市政服務大廳,一樣享有乾淨的碧水藍天……比之於各色“創建”下的塗脂抹粉,不甚乾淨卻溫暖向上的日子,更讓人安心。

  可憐的騙子也是值得幫助的。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可恨”與否,與其應不應享受底線上的救助,並沒有必然的關聯。行乞者中自然有怠惰者、有欺詐者、有不良者,但品性上的良莠,並不對應著公民權利與福利的有無。這些年來,我們對城市低保者的諸多苛責,譬如不許養寵物、不許用手機等,不過是將道德與權利混為一談的惡例。古人云,“勿私賞以格公議,勿私刑以虧國律”。對騙子乞丐的棄之如敝履,與將之捆綁著遊街示眾的邏輯是相似的。即便是職業乞丐,也享有基本公民層面的權益與自由,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將其分享“一包薯條”的念頭視為天大的罪惡。

  城市匆忙,人潮擁擠。那一份陪行乞老人吃薯條的心情,某種意義上與道德無關、與愛心無關,不過是疲累之後,尚能發現身邊的喜怒哀樂,不至於丟了小小的感動與悲憫。近日,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推出“2012年度中國職場人平衡指數調研報告”,28個主要城市的白領平均“平衡指數”顯示,大家都很悶很煩。在擰足發條的路上,一包薯條只有交易的過程,而無分享的快感。因此所謂真假乞丐之虞,不過一份看似完美的託詞——你又有多少時間與心情,托著一包薯條分辨愛心的方向?

熱詞:

  • 吃薯條
  • 行乞
  • 平衡指數
  • 騙子
  • 心情
  • 不要和陌生人説話
  • 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