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鑫:文化發展重在以文化人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5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關於文化作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正確把握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和正確方向提供了依據。那麼,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麼?無疑,就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概言之就是以文化人。

  談到文化問題,人們常常喜歡引用《周易》中的一句話:“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應當説,這句話精闢地概括了文化的內涵和文化發展的意義。所謂“以文化人”,用今天的話來説,就是用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讓文化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人的思想意識和言行舉止,從而提升人的思想覺悟、道德修養、精神境界和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經過多年探索,我國文化發展形成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互促共進的新格局。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和發展規律,但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以文化人”。

  發展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是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這一基本任務應當主要由文化事業來承擔。文化事業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特點。公益性,就是不以贏利為目的,而是免費或優惠的;基本性,就是立足現實國情,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均等性,就是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便利性,就是努力使人民群眾享有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務。從文化事業的這些特點可以看出,發展文化事業,目的不是也不能為了賺錢或者增加GDP,而是為了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發展文化産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文化産業是經營性的,應當追求經濟效益。離開了經濟效益,文化産業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和動力。創造經濟效益,提高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是發展文化産業的重要目標。然而,文化産品既具有商品屬性,又具有意識形態屬性。這決定了發展文化産業不能僅僅注重經濟效益,必須同時注重社會效益,而且從優先性上説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只注重經濟效益,不注重社會效益,就背離了文化的性質。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文化産業才能健康發展。因此,文化産業發展的目的最終也要落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中華民族崇尚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的熱切願望。只有更加重視文化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始終堅持以文化人,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才能真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熱詞:

  • 文化需求
  • 文化産業發展
  • 文化事業
  • 思想覺悟
  • 文化發展
  • 文化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