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修仰峰:不妨變“孔融讓梨”為“與人分享梨”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0日 0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王乃玲/圖 來源:紅網)

  最近,上海一名小學生在回答語文考試題中的“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麼做?”題目時稱“我不會讓梨”,被老師打了大大的叉。這名小學生很委屈,認為4歲的孔融其實並不會這樣做,堅信自己沒有答錯。孩子父親將試題拍成照片發到微博上,網友熱議紛紛,普遍認為小孩子説出心裏話就不能算錯。(4月19日東方網)

  這樣的試題如果放在三十年前,不可能引發這般熱烈的爭議。因為在三十年前的社會環境與教育環境下,小學生去質疑老師閱卷的權威性,是不可想象的;而小孩子接受“無條件尊老愛幼”的道德教條,在那時也是天經地義的。

  但是,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當下的00後小孩接收信息豐富,視野和胸襟開闊,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斷,已不再視老師的言行為圭臬。日益多元和包容的社會輿論,也鼓勵孩子充滿個性,敢言敢説。兩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孔融讓梨我不讓”才成為焦點事件,閱卷老師為千夫所指,成為僵化應試教育的典型體徵。

  客觀而論,這樣指責老師過於苛刻,畢竟這是一場考試,既然是考試,就得對試卷的對錯作出評判。有網友説,“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麼做?”這是道德考題,怎麼能夠出現在語文試題裏呢?我想説的是,如果按照這個“質疑一切”的邏輯,語文根本就沒法考試了,因為所有題目都可能跟道德扯上關聯。

  “文以載道”是我們的傳統之一,它能源遠流長幾千年,自有其合理性。具體到流傳了一千多年的“孔融讓梨”故事,其中蘊含的“仁者愛人”的儒家道德理念,也不能説就是迂腐的。不少網友説,不能拿聖人的標準要求如今的孩子,這話沒錯,可就算無法成為聖人,了解聖人如何為人處世也未必就是壞事。即使在教育理念最為寬鬆的美國,其小學課本裏也不乏類似的道德灌輸。

  從這個角度説,閱卷老師對“孔融讓梨我不讓”打上叉,是在執行其教育任務。如果要説欠缺,該老師缺的是一份教育的智慧,他只知道忠實執行教學大綱,而忘了教學除了判斷學生答題的對與錯,更在於教化,引導孩子心智的全面成熟。

  所以,如果是一個有經驗有愛心的老師,他會採取更有技巧的辦法,在表揚這名小學生説出心裏話的同時,也委婉告知: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梨,把一個快樂變成兩個快樂,豈不是更好?從傳統儒家理念的“孔融讓梨”到頗具現代氣息的“分享梨”,這是靈魂工程師的價值所在。

熱詞:

  • 孔融讓梨
  • 老師
  • 語文試題
  • 仁者愛人
  • 小學生
  • 孩子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