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好在被“推錯了”的只是塊菜地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7日 07: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鄧海建

        近日有群眾反映,甘肅蘭州徵地中的一件“荒唐事”:一片“城區裏最後的菜地”被強行推掉。更荒唐的是,當新華社記者前往調查時,當地有關負責人卻稱:“推錯了。”“大學生也會寫錯字,我們怎麼就不能出點錯呢?”“按法律一條一條來,很多事情就做不下去了。”(3月16日《北京晨報》)
 
       又一起強蠻拆遷,只不過,被強拆的不是房子、是塊菜地而已。所謂“推錯了”之説,不過是敷衍塞責罷了,不然,村民何以如此還原真相——“我丈夫大喊,我們是沒簽字的,不能推,但被穿制服的人給架了出來。後來他掙脫出來躺到推土機前面,對方才停止,但部分大棚還是被推倒了。”倒是“按法律來很多事做不下去”之説很實誠,法律代表公平正義,但強拆遵循的是叢林法則,違法之事又如何能靠法律撐場面?
 
        儘管《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已于2011年1月21日施行,但事實證明,新條例並未能對臭名昭著的強拆形成有效震懾。乃至今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于當天上午對外公佈了《關於辦理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強調“充分考慮對被徵收人合法權益的多重保護”。無論“規定”抑或“條例”,彰顯的無非是程序正義,即公權不能隨意強拆、需由法院認定,而拆遷的估價、亦需由獨立的評估機構給出。
 
        規定似乎規定,現實是現實。在土地既是重要生産要素、又是重要資本要素的語境下,在土地杠桿直接撬動地方財政位置的背景下,直接以執行力堪輿的規章制度威懾土地暴利,顯然有些過於天真。一個顯而易見的悖論是:拆遷中的糾葛,迄今未能真正“裁執分離”。在土地執法的環節中,往往同一機關既行使裁決權、又行使執行權,權力的監督與制約被架空,於是,公權濫用、侵害相對人合法權益的現象屢見不鮮。當然,也許恰如專家所言,“裁執分離”還是“裁執一體”都未必是關鍵,問題的癥結是有效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司法防線能不能承載起兜底的責任。
 
       暴力拆遷,斷水斷電,甚至不惜以西西裏化的面目張牙舞爪,誰給的膽量呢?這個問題也許很難找到直接答案。但另一些數據或可作為旁注: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約1.59萬億元,相當於同期地方財政本級收入32580.74億元的48.8%;2010年約2.7萬億元,同比增加70.4%,相當於同期地方財政本級收入40613.04億元的66.5%;在有些縣市,土地出讓金佔預算外財政收入比重已80%。好在被“推錯了”的只是塊菜地,但不幸的是,面對菜地上的強拆,除了拿命堵在挖掘機前,還有更好的救濟途徑嗎?

 

熱詞:

  • 徵地
  • 最後的菜地
  • 強行推掉
  • 推錯了
  • 敷衍塞責
  • 地方財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