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德媒:一個瑞典人眼中的中國充滿希望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5日 1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德國《時代週報》4月11日文章,原題目:完美的中文

    比德史尤瓦爾來自瑞典的馬爾默,在中國已居住20多年。他説:“我不覺得自己像瑞典人或歐洲人,我很中國。”沒有幾個外國人能像他那樣説完美的中文。


  在德國的一次研討會上,史尤瓦爾第一次見到中國學生,他被後者樂觀向上的精神感染。雖然從沒去過中國,但他那時就確定,在中國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在斯德哥爾摩一家著名商學院畢業後不久,他登上了去香港的飛機。


  史尤瓦爾先花一年時間學習中文,接著從小公司職員做起,逐漸成為一家投資銀行的經紀人,但最後卻拋開國際公司的高薪工作,進入一家當時不知名的中國竹業企業。因為他對中國未來充滿希望,喜歡中國人有明確的目標追求。


  史尤瓦爾入職後不久,這家中國公司就成為第二家在德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公司總部也從福州遷往漢堡。他説:“大多數外國經理在中國根本沒有足夠長的時間來評估中國企業的戰略和經濟能力。他們只看到風險,而不是機會。”


  中國公司在吸引投資時,有可能存在一個特定風險。就像2011年發生的:一名叫卡森布洛克的賣空者,稱在多倫多上市的嘉漢林業誇大資産規模。現在這個指控仍沒有證據。但投資者是情緒化的,他們轉移對中國公司的信心。史尤瓦爾對此很生氣,中國公司常常被無辜指責,遭受信任危機。“對中國的偏見仍是巨大的。”他説。為此,他得不停地向投資者解釋。


  “我不被中國迷惑,也不迷戀中國。”他説,“我看到中國的問題。我知道,這個國家政治上和經濟上必須繼續開放。”他認為,最好的情況是“兩種文化的結合”:歐洲人的道德觀念,一些西方的原則,以及中國人不斷重塑自己的活力和適應能力。

▲(作者丹妮拉邁耶,青木譯)

熱詞:

  • 瑞典人
  • 時代週報
  • 投資者
  • 高薪工作
  • 證券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