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丁永勳:拒絕“煙草獎”,呼喚“控煙獎”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2日 08: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每日一評

  既不“科學”也不“進步”的中式捲煙研究,違反了相關法律精神,也與世界性的控煙潮流相悖

  近期,“捲煙技術入圍科技獎”一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4月10日,鐘南山、秦伯益等30位院士聯名投書媒體,反對“中式捲煙特徵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入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院士們大聲疾呼:有關部門要嚴肅面對公眾期待及國家形象,儘快給社會一個明確交代。(4月10日《中國科學報》)

  自“煙草院士”引起爭議之後,人們才發現,原來煙草技術獲獎、研究煙草的當選院士,都不是第一次。據統計,近10年來,煙草方面的研究已7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而且這兩者之間有密切聯絡,煙草系統推薦院士候選人和領軍人才,“獲得過國家級科技獎”是一個硬指標。

  “煙草獎”的支持者認為,煙草是一個合法的行業,並且創造了驕人的業績,貢獻了鉅額利稅,煙草企業開展科學研究,提高技術和工藝,也是光明正大的事。國家的科技獎項,不應把正常的科學研究排斥在外。但是,從院士們的呼籲和公眾反應看,捲煙技術入圍科技獎,越來越不得人心。隨著煙草的危害越來越為人所知,控煙已經成為世界性共識,這種情況下出現的“煙草獎”和“煙草院士”,與這一潮流背道而馳。

  煙草對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的危害,已經無需論證。世界性控煙運動的核心議題,已經變成如何盡可能控制煙草危害,逐步減少煙草消費。但在幾乎所有國家,煙草都是合法的産業,吸煙也屬於個人自由,這表明控煙主要不是通過強制手段,而是通過公共政策的調整,進行引導和規範。戒煙是個人的事,但控煙主要是政府和公共部門的事。控煙是否得力,主要看針對煙草行業的公共政策和措施,是否站在減少煙害這一邊。

  遺憾的是,一些被證實最有效的控煙措施,並沒有得到切實推行。控煙領域有一個著名的“尖叫理論”,意思是説,煙草行業抵觸最強烈的措施,往往是控煙最有效的。根據研究,這樣的措施排在前幾位的,是大幅提高煙草稅、加大煙盒警示標誌、擴大公共場合禁煙範圍,此外,還有禁止煙草企業做廣告,包括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等。很顯然,這些手段目前實施得並不理想,而是遭遇煙草利益集團的頑固抵制,打擦邊球現象非常普遍。變相的煙草廣告隨處可見,公共場所禁煙令遭遇執行難,煙盒的警示性文字越來越小。一些煙草産品,還公開宣傳所謂低焦油含量、低害等概念,試圖弱化煙草的危害。“煙草院士”賴以成名的降焦減害技術,以及此次入圍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中式捲煙理論”,都屬於這一類東西。

  煙草企業極力宣揚減害技術,首先説明即便是煙草行業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煙草有害的事實,所以要通過技術手段儘量降低損害。然而,目前這些所謂的減害技術,都無法證明確實有效,反而有權威研究證明,採用“降焦減害”等技術的香煙,還可能導致吸煙者一次吸食更多的香煙,甚至誘使原本不吸煙的人也加入到煙民隊伍。無法證明有效,甚至有害的研究,怎能入選科技進步獎?

  無論是作為最高學術職位的院士,還是國家科技進步獎,都是國家授予的榮譽和獎勵,不僅要堅持科學和學術標準,還有重要的導向意義。《國家科學技術進步法》也明確規定,研究內容不得損害國家利益,不得危害社會安全和人民健康。既不“科學”也不“進步”的中式捲煙研究,違反了相關法律精神,也與世界性的控煙潮流相悖。早在2003年,我國已簽署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煙草框架公約,控煙成為國家的莊嚴承諾。如果控煙進展緩慢,控煙目標無法實現,確實會對國家形象造成影響。

  當然,煙草作為一個龐大的産業,並非不需要科研;從事煙草相關研究的,也不是不能當院士。但國家鼓勵的方向,應該是如何控制煙草危害,減少煙草消費,而不是怎樣幫助煙廠開拓市場。即我們需要的不是“煙草院士”,而是“控煙院士”。假如有人能發明出可以讓人輕鬆戒煙的技術,有助解決控煙這個世界性難題,別説評個科技進步獎,給個諾貝爾獎都不為過。

  很顯然,作為利益共同體的專賣機構和煙草企業,是不太可能培養出控煙專家的,煙草企業投資搞科研,研究怎樣減少煙草消費,無異於自斷財路。所以,真正的控煙專家,更可能在獨立於煙草利益之外的公共衛生和醫學專家中産生。

熱詞:

  • 控煙
  • 煙草廣告
  • 煙草企業
  • 煙草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