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馮雪梅:教育的“刀刃”在哪?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07: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江蘇江陰農村的一個中學,讓參觀的人傻眼了。教室裏不光有電子顯示屏,還有溫度、濕度等顯示,各種硬體設施,令很多城市中學艷羨。

  寧夏的一個鄉村學校,也讓前去採訪的記者吃驚。撤點並校,一個鄉的孩子們集中住校,幾十個人擠在一間屋裏,睡大通鋪。他們從家裏帶的饃,只夠吃三天,每個星期,父母都要走三個小時,給孩子們送一次饃。

  有這樣一些數據:在雲南、廣西等貧困地區,13歲男、女學生的體重,分別比平均水平低10公斤和7公斤;男、女寄宿生的身高,分別比平均水平低11厘米和9厘米。

  還有這樣的感觀印象:大學的校門越修越氣派,學術中心的配套設施越來越高檔,引進人才越來越不惜血本,科研經費悄無聲息地中飽私囊……

  所有這些,都從一個個側面描畫出中國教育的現狀。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樣的口號喊了很久之後,終於,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4%的目標,今年有望實現。

  依照國家統計局的發佈,2011年,我國GDP達471564億元,如果按9%的增幅計算,今年的教育經費支出,將達2萬億元。這個誘人的“大蛋糕”如何分,不光代表委員、專家學者各有看法,與教育直接相關的民眾,也有自己的思量。

  一位網友在“教育支出將達標”的新聞後面跟帖:我在家最小,長輩給了大姐一個月餅,叫大姐給我們兄弟姐妹分。大姐一個人吃了一半,二哥吃了另一半的2/3,老三分了剩下的一半……輪到我,只能看餅充饑了。雖不乏調侃,卻也道出了部分現實和擔憂。

  “追4”目標從開始行動到最終實現,20年的艱難不易,大家看得到;教育的地區差異、貧富差距,大家看得到;各種訴求的多元化及利益紛爭,大家也看得到。而每每談到“分蛋糕”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錢要花在刀刃上”,但究竟哪兒是“刀刃”,卻讓人困惑。

  錢用到哪兒,誰説了算?道理上講,應該是納稅人做主。可實際操作過程中,財政撥款的去向,包括每項政策的出臺,每個教育科研項目的立項,納稅人往往並不知情。而即便納稅人具有決定權,但每個人,每個群體,每個階層的訴求都不一樣——大學教授要求科研經費更多一些,為孩子入托發愁的父母希望公立幼兒園更多一些,走幾個小時山路上學的孩子們期盼免費安全的校車……這些迫切需求,對他們而言,都是應該花錢的“刀刃”。

  而把錢花在刀刃上,又確實需要大智慧和長遠眼光。尤其對教育而言,一些政策、項目和投入,或許難有立竿見影之效,卻是百年大計,其對社會和未來的影響無需多言。所以,當代表委員(包括權力部門)在討論教育投入的去向時,請一定多一份審慎和責任,請真正了解尊重民眾的意願,儘管他們可能很多樣化,免不了矛盾和衝突。

  只有當紛繁複雜、差異明顯的訴求得到充分的商討、論爭、博弈時,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刀刃”。教育投入如此,財政支出的每一分錢,亦如此。

熱詞:

  • 刀刃
  • 教育投入
  • 教育支出
  • 教育科研
  • 代表委員
  • 科研經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