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馮雪梅:給代表委員一個@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4日 0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胡立新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在他的直觀印象裏,兩會似乎和自己沒太大關係。他更關心正在進行中的出租車改革,“據説是有好消息”。除了聽交通信息之外,在出租車裏,胡師傅也會聽聽兩會新聞。他並不認識哪個代表或委員,也從來沒想過,把自己的要求,比如“少給出租車公司交些份兒錢”之類告訴他們,讓他們到會上“提一提”。

  跟胡師傅的“置身會外”不同,不少網友已經在微博上“躍躍欲試”了。政協會議尚未開幕,網站上“微觀兩會”的微博數,已達262萬多條。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的提議“加班費應免徵個稅”,引來圍觀無數。網絡投票顯示,支持者將近百萬,另有5萬多條微博對此表達看法。

  微博參政,已成近年兩會的一個熱點。網站甚至專門推出代表委員們的微博排行榜,比拼誰的人氣最高,影響力最大。

  高居排行榜前列的代表委員們,都擁有數百萬“粉絲”,突然想:當“粉絲”們有利益訴求,比如提些少繳個稅之類的要求時,他們會告訴自己關注的代表委員,會@一下他們嗎?反過來,代表委員們的微博,是賺了一個熱鬧的氣場,還是真正傾聽了民意、贏得了支持?

  胡師傅不會@代表委員,他覺得兩會離自己很遠,壓根兒就沒想著要參與;網友們在微博上説話發言,是想表達自己的觀點,儘管“聽眾”是誰,有時很模糊;你我身邊的人,也會談談政治,可多少人會認為它與自己的生活休戚相關?

  關不關心政治,表達不表達利益訴求,實在是一種習慣。如果把這稱做“參政議政”的話,它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一直缺失。政治作為國家事、政府事,似乎總與民眾生活有隔膜。參政意識的習慣性缺失,會讓很多人在提及民主政治時心懷警覺,擔心民眾將其“濫用”。

  當然,你也許會説,我不參與政治,是因為沒有順暢的途徑,即便我投票選舉了代表,他們也可能無法為我代言。可是,如果不參與,又談何改變?即便是圍觀,它的力量都不容小覷。

  政治素質的養成一定是漸進的過程,絕非一日之功。而眼下的兩會,就是非常好的民主政治演練場。如果説普通百姓尚不懂得如何參政議政,代表委員們完全可以當老師,會上的建議提議、議案提案,審議討論中的姿態和作為、博弈與交鋒,都是鮮活生動的公開課。倘若作為民意代言者、政治精英的代表委員們,尚不能表現出專業成熟的能力與技巧,最起碼,體現出應有的責任心,那我們寄予厚望的政治文明,只會舉步維艱、遙不可及。

  會不會@代表委員,或者説,會不會參與政治、表達訴求是一種習慣;而接受@,傾聽、了解、代表民眾,則是代表委員們的責任。兩會上的代言者們是否盡心盡力,將給會外的民眾明確的信號,從而影響和改變他們對政治的態度。

  開兩會的目的,是給民間訴求、多元化的利益表達,提供言説和對弈的平臺。當廟堂裏的政治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尚有距離之時,政治精英們的職責,就是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

熱詞:

  • 代表委員
  • 微博
  • 粉絲
  • 參政議政
  • 濫用
  • 聽眾
  • 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