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唐鈞:以人為本,社保體系“全覆蓋”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3日 09: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12年兩會即將召開,“社會保障”仍然是民眾最關心的焦點。“十七大”提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城鄉覆蓋全民之後,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預計今年實現社會保障體系從制度上覆蓋全民。在“十二五”期間,社保體系建設還有哪些工作需要繼續深入?制度建設如何更加完善?又如何讓經濟與民生協調發展,本次策論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教授進行深入解析。

  觀點中國:唐鈞教授,您好。

  唐鈞:您好

  觀點中國:過去五年,我們的社保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唐鈞:這五年,我們的社保工作最大的成就應該是“覆蓋城鄉居民”。“十七大”提出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概念,在去年6月份的全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部署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經驗交流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國務院決定在全國範圍啟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基本實現制度全覆蓋,這是黨和政府的重大惠民政策,是健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大制度建設。

  觀點中國:現在 “覆蓋城鄉居民”的社保政策推進到了什麼程度?

  唐鈞:按照十二五規劃,最晚到2015年就能完全實現:城市低保在1999年已經實現全覆蓋;2007年提出要實現農村低保的全覆蓋,在當年就已經完成。2002年提出新農合,在2007年左右覆蓋了80%,今年已經達到了93%,城市職工醫保和城市居民醫保,目前基本上也實現了全覆蓋。至於養老保險,新農保的發展還是比較快的,按照十二五規劃,到2011年應該達到60%,剩下四年每年推進15%,到2015年就完成了。但去年年底的經濟工作會議上又提出,要在2012年就實現全覆蓋。

  觀點中國:還有城市居民的養老保險。

  唐鈞:城市居民養老保險,原計劃也是“十二五”末期完成全覆蓋。根據去年經濟工作會議上精神,估計最快在2012年也能實現全覆蓋。因此,從制度上來講,“全覆蓋”似乎已經不是個問題,這應該是從2007年到現在,在社會保障方面一個最大的成就。

  觀點中國:目前還有哪些工作需要繼續深入?

  唐鈞:雖然從制度上説,都每個人都有了保障,但是制度運行本身還需要完善。所以,下一個問題在於社保體系實現了“全覆蓋”以後怎麼辦。

  觀點中國:比如“養老基金”是否應該入市?

  唐鈞:關於養老基金入市的問題,我認為要謹慎對待。

  觀點中國:在這方面,外國有些什麼經驗可以借鑒嗎?

  唐鈞:企業發行股票的本意就是讓公眾都有可能成為企業的股東,公司有了業績,有了利潤,大家一起分享利益,但是,現在中國的股票市場有兩個缺陷,一是封閉,二是投機過甚,因此有賺的就一定有虧的。我們現在有個誤區:歐美國家,政府提供的基本養老金都是現收現支的,基本上沒有結余,不用去考慮保值問題。美國的養老保險有“三支柱”的理論:第一支柱是聯邦提供的基礎養老金,第二支柱是補充養老金,也就是企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的養老儲蓄。美國政府規定,每人每月可以到銀行存入不高於一定金額的錢(比如2000美元),作為個人的養老儲蓄賬戶,一直存到退休再取出來。養老儲蓄存入時不交個人所得稅,等到取出來使用的時候再交。美國的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都是市場化經營。在政府立法嚴格監控下的一個資本市場。還比如像香港的強積金,是政府指定了一些金融機構供企業選擇,企業年金就存在一家自己信任的金融機構裏。這是市場行為,政府負責監控。所以,在國際上的資本市場中,不會出現政府直接操作的“國家隊”。一旦有一支“國家隊”進入股市,這個股市就不能玩了。

  社會保險這種方式是二戰以後在發達國家就已經成熟了。60多年前歐洲建立福利國家,世紀上是政府、勞方和資方在社會分配方面達成的一個社會契約,在這個大框架下面,形成了一個以社會保險為核心的社會福利制度。60多年過去了,世界在變化,整個社會經濟背景都不一樣了。現在歐洲正在經歷歐債危機,美國乃至整個世界都在經歷金融危機,與二戰以後的上個世紀50、60年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可社會保險或者社會保障制度沒有根本的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了。

  觀點中國:既然經濟背景已經發生了變化,那麼現在我們的社會保險面臨著哪些問題?

  唐鈞:社會保險的運行機制主要依靠兩點:一是不斷有新的人參加,靠工作的人交費來支付退休的人的保險金。但是老齡化的發展使這種籌資方式變得不可靠。這是大家都已經看到的。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不經常談到,這就是大量的失業和非正規就業,失業的人是沒法繳納保險費的,非正規就業也使保險費的收繳出現了難題。

  第二點就是拿這些保險基金去投資,如果投資獲利能夠保值增值,即使參加的人變少問題也不會太大。國內的資本市場剛才我們已經做過分析,國際資本市場上風險是更大,更加不好把握。所以,通過投資保值增值,坦白説,我的信心不大。

  觀點中國:我們應該怎麼讓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

  唐鈞:我認為,我們要突破保險的思維。從宏觀層次看,其實養老保障是一個社會分配的問題。站在這個高度,社會保險只是手段之一。我們還可以用別的手段。

  觀點中國: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手段?

  唐鈞:首先當然是財政補貼,我們在新農合、新農保還有城市居民社保和醫保都已經這樣做了。另外,現在社會保險制度,國家財政也每年補貼1600多億。要使社會保險基金增值,可以考慮把錢直接投到國有企業,讓保險基金持股分紅。也可以讓國資委直接補貼養老保險基金。還有一個辦法,用養老保險的錢來幫老百姓購買自己的房子。把養老保險與住房公積金合併了,一來可以少積累,資金積累實際上是政府的包袱,二來,參保者可以用按揭的辦法把養老保險的錢貸出來去買房。買房自己住的人,基本上沒有不還貸的,所以這是一個很保險的保值增值的渠道。再説,有了自己的房子,即使老來什麼收入都沒有,還可以抵押或出售房子來養老。

  觀點中國:這確實是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養老既可以得到保障,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買房難的問題。

  唐鈞:但是目前中國的住房政策十分混亂,所以這條路也被堵死了。實際上,從社會分配的高度看問題,養老的問題是社會財富怎樣分配的問題,看看中國有多少老人,國家保障他們的生活要達到什麼水平,那麼,通過社會保險也好,財政補貼也好,國企持股也好,買房養老也好,或者其他方法,其實都是手段不同而已。所以,困難總不如辦法多,只要我們真正從老百姓的需求出發,精心涉及好應對方案。

  觀點中國:通過推遲退休年齡,或者採用彈性退休的辦法,否是有效?

  唐鈞:國際上採用推遲退休年齡的辦法,其實是為了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缺乏。譬如瑞典,退休年齡推遲後,每年領取的養老金相應增加,因為無論選擇何時退休,領取的養老金的總金額不變,晚退休的甚至領的還要更多一些。現在有些歐洲國家為了應付債務危機,將延遲退休年齡作為少發養老金的手段,其實是病急亂投醫,並不見得有好的效果,但卻造成了社會分裂。

  觀點中國:就是説,國情不一樣,不能盲目跟風。

  唐鈞: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超十億人口級別的老齡化國家,中國在2050年左右老齡化高峰的時候,大概會有4億老人,未成年人的規模也差不多,這就是説,屆時中國還有6億多到7億勞動力。這個龐大的數字能夠支撐多大的經濟規模?另外,我們現在要産業升級,自動化、信息化程度提高,用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到那時失業的問題依然會突出。同時,到那時中國勞動力的問題是年齡偏大。而且中國的老齡化在達到峰值以後,還會延續50年,所以,勞動力的年齡結構會越來越偏大。

  觀點中國:根據我們的具體情況,該如何解決我們的養老問題?

  唐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再推遲5年退休,實際上會使勞動力的年齡結構更偏大。因此,我們的對策,應該是想方設法使勞動力年齡結構的年輕化。

  觀點中國:如何保持勞動力年齡結構的年輕化?

  唐鈞:中國有很多非正規就業的崗位,其實可以讓中年以上的人來從事,那些在編制內的能夠簽長期合約的崗位應該讓給年輕人。採取彈性退休制度,比如説50歲就可以退休,但只能拿50%的退休金,然後鼓勵他們去找工作,現在保安、服務員、家政服務甚至於商場的這些服務性的行業,甚至包括空姐,都讓中年以上的人去承擔,其實他們更加懂得照顧人、體貼人。把他們在有編制的單位中的位置騰出來讓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去幹。

  舉個例子,像醫生,可以鼓勵他們退休後去開私人診所,這也許是一個解決當前醫療問題的一個根本性的好辦法。

  觀點中國:這個辦法還可以為醫療改革解決一些問題。

  唐鈞:對,假設醫生到50歲可以選擇開私人診所,開私人診所只要有固定的客戶群,可以收入很高。但私人診所主要掙的是服務的費用,而不是檢查費、藥費,所以檢查費和藥費還是可以歸到醫保。要設置嚴格的規則,在公立醫院工作的時候要嚴格遵守醫德,等等,否則不讓私人開業。這恐怕比現在所有的措施都管用。這樣的話,年輕人,尤其是醫科大學畢業生不僅可以進入醫院工作,而且還有了追求的目標。因為如果幹得好,將來私人開業會有更高的收入。

  觀點中國:這個辦法同時緩解了三個困境:養老保險、醫療改革,以及就業難。那麼其他領域,是否也有類似這樣一舉數得的辦法?

  唐鈞:我們的教育體系也可以採取類似的辦法,讓退休的老教授去創辦或從事私立大學的教育,這是日本的經驗。我們不應該讓資本來辦教育、辦醫療,而是應該讓“知本”來辦教育、辦醫療。現在很多家長都願意出錢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讓一些退休的教授來辦私立大學,我想效果會很好。其實不光大學,甚至中學、小學都可以這樣做。

  觀點中國:除此之外,可能中國還有很大一部分低收入的老年群體,該如何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

  唐鈞:中國有70%的老人其實是低收入的,而且年齡越老,越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收入反而越低。針對這類人群,在退休之後,可以選擇回去照顧自己的父親、母親,由政府發社會工資,這可能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成本最低的一種就業方式。但是並不能像現在這樣的傳統的只管吃住的家庭養老,而是有組織的,趨向專業化的家庭養老。由縱向的社會組織和橫向的社區服務構成一個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來支持家庭養老。

  觀點中國:如何做到有組織的、趨向專業化的家庭養老?

  唐鈞: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中,一個人在生活上可以自理、半自理的時候,由家庭成員照顧就行了。一旦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就必須要住養老院。一個專業的養老院,除了照顧院內的老人,還要負責幫助那些在有老人需要照顧的家庭,提高他們掌握照顧老人的方法和技術,讓家庭照顧也能專業化。

  選擇回家照顧老人的勞動者,要跟社區簽一個協議,必須參加各種的專業培訓。每個社區都要有社會工作機構,社工定期的對家庭照料做出評估。

  觀點中國:剛才咱們提到的醫療改革,您講到醫療改革的關鍵是人,怎麼理解?

  唐鈞:社會服務基本上都是人對人的服務,人是第一要素。也就是説,政策出發點都是為了人,不僅為了服務對象,也包括為人服務的人,對他們的管理要人性化。現在我們講績效已經講到極端了,把所有的服務都變成任務、再分解成數字,這就有意無意地把人文因素排斥在外了,最後提供服務的人不能以人為本,服務也就完了。所以,在人對人的服務當中,績效只能做一個參考。

  觀點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在這兩年遭遇了一些尷尬,尤其是在郭美美事件之後,公信力急劇下降。

  唐鈞:慈善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發現哪位社會成員有什麼困難,就集眾人之力去幫助他。中國人不缺善心,只要問題是真實的,大家願意掏錢,願意提供幫助。

  觀點中國:但現在恰恰是有一部分人不確定他們拿出來的錢是否用在了被幫助的人身上,是否把問題解決了。

  唐鈞:中國的慈善事業整體來講是有發展的,但慈善的社會機制是需要進一步調整的。就一個民間的慈善組織來講,它本身一定會要求自己公開透明。比如由崔永元、搜狐公司共同發起的“給孩子加個菜”的公益項目,他們把籌來的錢,以及錢的去向,全都在網上公佈,得到了大家的信任,於是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接到捐款。

  觀點中國:如何調整?

  唐鈞:如果慈善組織都公開透明,管理上就很好操作了。但是,政府的慈善機構要盡可能地減少;然後政府大力支持民間去辦慈善,由老百姓自己去解決問題。看看美國政府,每年用於社會福利的錢,甚至於比民間募集的錢還少。社會可以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政府就有可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國際事務上去了。

  觀點中國:從整體來講,我們既要保證經濟發展又好又快,又要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更加完善,該如何促使兩方面良性發展?

  唐鈞:我認為,現在世界上所有的經濟問題,本質上都是社會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我們只有經濟學的思維的話,我們也有可能逐漸走到發達國家現在面臨的困境中去。扯遠一點,我認為,福利國家是二戰以後,政府、資本和勞動三方在社會分配方面達成的一個社會契約並因此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中産階級,使社會穩定下來。

  但是這個社會契約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受到挑戰。從60年代開始,在歐洲興起了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勞資關係、消費者運動等等社會行動。尤其是能源問題,1974年發生第一次能源危機,1979年發生第二次能源危機,使生産成本劇增,最後導致資本出走,到發展中國家投資,最後形成了全球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歐洲各國的的製造業被終結,得到的好處是環境普遍得到改善。

  但與此同時,歐洲國家失去了製造業,也就失去了就業機會,靠服務業不可能使所有人就業。於是大量的人失業,失業意味著不再繳納社會保險費,再加上老齡化,歐洲的社會保障運作就比較困難了。

  再看中國的經濟發展,我認為,第一,不能完全依賴外貿,要盡可能地做好國內這個大市場。中國本身就是個13億人的大市場,完全可以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第二,産業升級融進了更多高科技、信息化的元素,但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結果一定是少用人,那麼我們就要考慮就業問題;第三,中國的資本也開始外流,其實這對中國來講,從長遠看並非有利。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從現在到本世紀末,中國第一大問題始終會是就業問題。

  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所走的路,基本上是跟著發達國家亦步亦趨,這樣的話,若干年後,我們也會走到他們今天面臨的窘境。我們能否讓經濟圍繞著老百姓的生活,圍繞著民生去運轉。我們現在認識到消費的重要,在社會財富分配中,要讓老百姓獲得更大的消費能力。俗話説,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只要中國人民有消費能力,那麼經濟循環就有了再生産,那麼就會有更多的資金投入,有更多的人可以參與。

  最後我還要強調一句,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經濟問題,本質上都是社會問題。我們光強調懂經濟是不行的,從某種程度上説,我們因為不懂社會,這些年來已經吃了大虧。中國社會急需補上社會這一課。

熱詞:

  • 全覆蓋
  • 社保體系
  • 國家隊
  • 社會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