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志勤:援助歐洲,中國義不容辭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8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歐洲目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金融與經濟方面的困難。到底要不要救援,如何救援,成為不少中國精英茶余飯後的熱點話題。以筆者之見,針對當前的歐洲危機,中國不僅一定要救援,而且來不得絲毫猶豫和遲疑,因為中歐是朋友、夥伴與師徒的關係。

       第一,歐洲是中國的朋友。在中國改革開放30餘年中,歐洲國家當初曾經慷慨出手,給中國提供大量技術與資金方面的援助。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歐洲的大多數國家都為中國提供了長期而優惠的低息或無息政府貸款。這些貸款覆蓋各個領域,尤其是農業、乳業以及衛生、環保、教育等涉及中國民生的項目,使中國在這些領域的技術水平由最低端短時間內躍為世界級大型供應商。中國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在食品工業、乳製品工業有如此質的飛躍,歐洲的幫助功不可沒。雖然中國目前的人均收入已經達5000美元,超過聯合國有關受援國的標準,但歐洲的不少國家依然在設法為中國的西部落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優惠貸款。

       將心比心,在歐洲遇到暫時困難時,中國理應出手援助。如果將來中國遇到類似困難時,歐洲不會見死不救,遇難不幫的。

       第二,中歐是最好的合作夥伴。過去30餘年中,歐洲與中國在技術交流、貿易金融領域的互惠合作堪稱國際典範。尤其在製造業方面,雙方的夥伴合作關係給雙方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利益。歐洲成為中國商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場,而中國也成為歐洲産品最大的買方市場。雙方貿易額高達萬億美元。雙方從這種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夥伴關係中都得到發展,這種夥伴關係不應當因為當前歐洲面臨的金融經濟危機而受到影響。中國的援助正是鞏固這種夥伴關係大業的最好貢獻。

       第三,歐洲國家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扮演著“老師”和“師傅”的角色。早在上世紀80年代,歐洲一些主要國家就提出來“為未來投資”的大規模培訓計劃,從中國吸收眾多各行業、各部門的精幹人員到歐洲培訓。現在“老師”遭受金融、經濟方面的困難,我們這些當年的“學生”應當積極主動支援,這不僅僅是個報恩的問題,而且也是中國新的機遇與挑戰的機會:中國要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還離不開歐洲這個“老師”的幫助。在許多領域,歐洲的技術水平依然領先中國。

       當前歐洲也正期待中國援助計劃。中國要援助,但這種援助必須用在刀刃上,用在改善、推進歐洲相關體制的改革上,而不能濫用在維持少數歐洲國家“高福利”的債務上。中國的援助要做到“巧援助”,就是儘量避免風險,避免無用功。這就需要中國除了巧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之外,應當加強與歐洲央行的合作,巧用金磚國家的協調機制,集中力量解決歐債危機中最核心的問題:刺激市場需求,提出新的振興經濟計劃,使老邁的歐洲重新啟動其創新能力。

       為了吸引中國企業到歐洲投資,歐洲不少國家真的是想盡各種方法招商引資。最近有不少民營企業家組團紛紛登陸歐洲。有的國家王室成員、首相等政府首腦親自擔當嚮導,熱情接待來自中國的企業家們。有的提供免除一年租金的辦公樓,有的提供數百張免費赴歐洲考察的機票,有的提供免費的法律、工商、稅務方面的服務,實行類似中國的“一條龍”服務。歐洲從未像現在這樣對中國企業開放坦誠。這正是中國企業融入歐洲市場的好時機。

       中國企業家目前在歐洲的“巡演”已經産生不小的社會反響。中國企業家們要認真兌現自己的承諾,切忌不能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更不能與各國領導人握手照相後就消失在公眾視線之中,這樣勢必傷害到中國企業的根本信譽。援助不成,反傷自身,是中國企業家赴歐必須注意的要點。幫助歐洲脫困,是中國企業家的道義和責任。如果歐元崩潰,中國的經濟將受重大衝擊。

熱詞:

  • 歐洲
  • 中國
  • 金融
  • 改革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