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韓江子:廣州地鐵應當正視問責呼聲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11: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故障頻發的廣州地鐵21日向公眾道歉,稱近一個月是廣州地鐵“有史以來故障最頻密時段之一”,表態將“全面整改”。

       地鐵通報説,近期故障有三大原因,一是屬檢查不到位造成的故障,二是偶發性故障,三是設備接近使用壽命期限的故障。解釋有些專業,但還是承認設備有斷痕、檢查不到位,自己工作沒有做到家。“全面整改”的回應頗為高調,但真不知道如何個“整改”法,市民伸長脖子等著,更希望今後不要老是“被臨時停車”。

       通報説,個別部件造成故障,不會影響行車安全。但故障造成市民不便僅僅道歉行嗎?上班遲到、商務遲到、趕不上火車甚至飛機所造成的損失,有誰來賠償或者補償?由於地鐵故障造成的乘客生理不便和心理恐慌,也非一句道歉可以解決。積極地回應公眾訴求,而不是拿底線的“行車安全”作為一種“合理”的解釋,才是地鐵應有的態度。如果等到影響了“行車安全”,事件就複雜得多了。

       地鐵方在回應政協委員韓志鵬的“聲討”時,先是邀請韓志鵬視察故障現場,同時要求韓委員不能帶媒體前往,結果韓志鵬深夜發微博質疑地鐵方的誠意臨時決定“爽約”,並準備發起“問責”。

       對於韓志鵬提出的啟動“問責”一事,地鐵方可別不當回事。按有關規定,問責發起的主體可以是上級領導,但別忘了,行政問責也是公眾權利。如果地鐵方不從根本上排查、解決問題,接下來還頻頻發生類似故障的話,或許問責還真的要來。當然,問責的目的不一定是要誰落臺,而在於促進地鐵方檢討、明確到底是怎樣的責任,誰應該負責,並由此完善地鐵的管理。

       故障與事故是兩個不同的詞語,但兩者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誰能説得準?上帝也恐怕無法操控自如。隨著廣州地鐵里程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市民靠地鐵出行,節假日地鐵負荷更是沉重,但這些都不是地鐵發生故障後可以免責的理由。在運量大增對電子和機械器材造成了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地鐵方完全應當作出預防性的部件更換,而不應當“性能不穩定”還繼續服役。

       地鐵方道歉認錯了,知恥近乎勇,期待它説到做到,“牙齒當金使”,也拜託各位街坊各位網友,都來監督包括地鐵在內的各個公共服務機構,你的聲音你的質疑在輿論的平臺上都可能得到迴響,這也是一種“無權者的權力”。

熱詞:

  • 廣州地鐵
  • 故障
  • 行車安全
  • 問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