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推進異地高考需要利益調節的杠桿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3日 17: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木須蟲

        2月2日,教育部公佈2012年工作要點,提出今年將建立校車制度,並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2月3日《新京報》)

        異地高考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一些地方政府不願意放禁隨遷子女在本地高考,並以戶籍作為限制,並不完全是出於戶籍福利的考慮。因為,現有教育體制下,高考終究還是一個分配高等教育資源的方式,各類高校將招生計劃配額給各省和直轄市,通過高考予以分配。如果將這樣的高考比作一個蛋糕的話,那麼蛋糕在大小固定的情況下,隨遷子女的加入,無疑使得本地考生能夠獲取蛋糕的幾率只會越來越少。

        況且,由於各地教育質量的差異,學生考試獲取分數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尤其是中部的一些省份,相當一部分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如果放到東部沿海或西部等省份參加高考,不少人能進入優等的行列。如果,他們實現異地高考,無形之中還會讓本地考生失去競爭力。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很多地方相對於其它領域的公共資源,加快向外來人口放禁的同時,卻始終不願意在戶籍上讓外來人口子女實現“高考移民”,本質上是基於地方對“高考資源”固守之下的“利益壁壘”。因而,推進異地高考從另一層面考驗的還是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如果不從分配上給予這些地方、尤其是人口流入基數大的省市,單純地苛求遵循教育公平,其實也是不合理與不公平的。

       改革改到深處是利益。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只有統籌兼顧城市與地方以及進城務工子女的切身利益,才可能充分顯示出政策的導向作用,才可能調動和發揮城市的積極性,真正圓了隨遷子女的異地高考夢想。

       推進和實現異地高考,推進異地高考需要利益調節的杠桿。須重新審視高考作為分配高等教育資源基本手段的屬性,調整與改革分配方式,建立彈性的招生機制。比如,改變高考對地方招生的配額方式,高考的招生與所在地參考人數在全國高考總人數中的比例相挂鉤,這意味著城市接納的異地考生越多,地方贏得的招生名額就越多,相反,異地考生流出地相應的招生名額就越少。這樣的方式,還原了考生享有教育公平的普遍權利,並有效地解除戶籍對權益的束縛,為異地高考構建暢通的渠道。

熱詞:

  • 教育部
  • 工作要點
  • 校車制度
  • 隨遷子女
  • 異地高考
  • 利益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