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人民日報評論部:文化品質就是國家品質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2日 09: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人民觀點如何建設文化強國④)

  文化品質就是國家品質,文化發展關係國家發展。擁有怎樣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質,不僅決定了個人的幸福指數,也影響著一座城市、一個地方的發展水準。在建設文化強國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質,是13億中國人的共同考題。

  “過年就是過文化”,龍年春節期間,各地廟會紅紅火火,景點旅遊人潮涌動,關於央視春晚沒有趙本山的爭議持續發酵,有關年味“變淡”的話題此起彼伏。熱鬧的“中國年”,投下耐人尋味的文化剪影,從不同側面折射出國人對春節文化品質的在意與糾結。

  每逢春節的文化之思,也是高速發展時代中國文化焦慮的一個縮影。物質潮流席捲而來,如何堅守心靈高地?觀念世界眾聲喧嘩,如何定位價值坐標?文化産品五光十色,如何攝取精神給養?

  這樣看似宏大的命題,其答案不斷在我們身邊閃現。熱心慈善公益的“心靈富翁”多了起來,卻也不乏“開著寶馬住保障房”之輩,呈現著醒目的價值觀分野;“最美中國人”頻頻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但“扶老難題”也遲滯了一些人行善的腳步,訴説著複雜的道德困境;在眾多城市奇跡般崛起的同時,隆隆推土機聲中傳來對歷史文脈斷裂的擔憂,“千城一面、萬樓一式”的單調、“幾根柱子托個球”式的雕塑氾濫,則暴露了城市文化內涵的蒼白。擁有怎樣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質,不僅決定了個人的幸福指數,也影響著一座城市、一個地方的發展水準。

  恩格斯説過: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有品質的文化,才能成為進步的基點;成色不足、品質低劣的文化,卻往往是心靈的枷鎖、進步的桎梏。一些人把過節簡化為送禮喝酒、麻將牌九,甚至“把清明節以外的所有節日都過成情人節”,消費狂歡掏空了文化內涵;一些地方熱衷於“名人故里”之爭,大搞有名無實的節慶會展,大建華而不實的倣古建築,功利思維製造了一個個文化空殼;一些媒體以暴力、情色、低俗吸引眼球,一些影視作品靠複製翻拍、穿越惡搞博取票房,一些青年人在網上曬名包炫豪車作為人生價值標簽,精神貧血、價值空心、信仰荒蕪,屢屢成為刺痛社會的文化病灶。

  “品質為王”,這是文化發展的不二法門,也是中國文化向上突破的瓶頸所在。當人們納悶為什麼中國的花木蘭、大熊貓成了迪斯尼的搖錢樹,更應想想這種“洋拿來主義”所依託的創意設計力量;當人們驚嘆蘋果專賣店門前的“果粉”排隊長龍,更應思考是怎樣的魔力“把公眾熟知的産品轉變成一個企業文化的象徵”。“誰佔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擁有了強大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一位美國教授對“漢語熱”的看法值得深思:美國曾颳起一股“日語熱”,但很快就消失了。如果漢語背後沒有文化,文化背後沒有思想,思想背後沒有精神,這個神話也難免會消失。

  這一切無不揭示一個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問題:文化品質就是國家品質,文化發展關係國家發展。正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所強調的,“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在建設文化強國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質,是13億中國人的共同考題。作家怎樣書寫“民族心靈史”,導演如何奉獻“誠意之作”,企業怎麼詮釋“賣産品不如賣品牌,賣品牌不如賣文化”,各地能否走出“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執政黨如何建設“學習型政黨”,對這些問題能否不斷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檢驗著一個民族“發展起來以後”的文化自覺。

  (本系列評論到此為止。——編者)

熱詞:

  • 文化焦慮
  • 文化品質
  • 文化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