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賀:從文化焦慮到文化自信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0日 13: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發佈了公報,全會以文化建設為主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

  公報字裏行間體現出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引人矚目,令人深長思之、感慨係之。

  晚清以降,中國人始終處於一種深刻的文化焦慮之中。曾經領先世界數千年的古老文化如何在西方現代文化的挑戰下存續,成為無數中國知識分子探求的主題。那個時候,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是缺乏自信的,這一點從當時一些知識分子提出“廢除漢語”的激進主張中就可見一斑。

  這種文化焦慮直到改革開放以後也沒有徹底消除。開放之初,中國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儘快扭轉落後的經濟,改善群眾生活,全國上下聚精會神于經濟建設。儘管黨和政府也一再強調“兩手抓”,但在實際工作中,經濟工作的考量要明顯優先於文化建設。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這種文化焦慮甚至更加嚴重。面對國內文化市場的逐漸開放和外國文化産品的大量涌入,我們能守住自己的文化陣地嗎?“狼來了”的呼聲不絕如縷。

  這種焦慮最終因文化體制改革而漸趨消弭。經過文化體制改革的洗禮,中國文化的面貌煥然一新。就規模而論,中國已是世界第一齣版大國、第一電視劇大國、第一動漫大國。每年輸出國外的各種圖書、音樂、影視版權近6000種。今天中文是世界第二大傳媒語言、第二大商務語言。今年8月,美國副總統拜登來華訪問時多次提到,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選擇中文作為第二外語,就連他的孫女也開始學習中文。

  中國人已經不再為中國文化的前途和命運而焦慮。我們所要考慮的是如何從“文化大國”邁向“文化強國”。而這正是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

  看看歷史上中國人的各種發明創造,就足以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民族。文化體制改革的實踐證明:是不合理的體制壓抑了中國人的創造力,只要拆掉體制藩籬,中國人的創造力當令世界驚艷。

  因此,下一階段文化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繼續打破所有束縛文化發展和文化創造的體制機制弊端,創造一種能夠使各種文化要素自由涌流,使人的創造力充分發揮的制度環境。公報中説到:“要發揮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積極性,在全社會營造鼓勵文化創造的良好氛圍,讓蘊藏於人民中的文化創造活力得到充分發揮。”可以想見,隨著黨對文化的領導日趨完善,各種扶助政策的配套落實,中國人的文化創造力一定會綻放出奪目的光輝。

  平心而論,和中國當前的國際地位相比,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還不夠強;和經濟的發展速度相比,中國文化的前進步伐還不夠快;和民眾的文化需求相比,中國文化的供給不論是量還是質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這一切都需要中國文化有一個跨越式的發展。在這樣一個節點上,全會通過的《決定》必將給中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增添強勁動力。(張賀)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文化焦慮
  • 文化體制改革
  • 文化陣地
  • 文化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