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春曉:過年回家,心中的思念是永恒的地方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8日 1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編輯手記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新浪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假如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會選擇與誰共同度過?在一萬多人的投票中,近九成的人選擇了和父母、孩子和愛人——也就是我們的家人,在一起。

       是的,中國人是最講究家族血緣的族群之一,這也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歸心似箭”道出了歸途遊子的心態,“意恐遲遲歸”則是父母的期待。“春節降至,又是一年闔家團圓的日子”,這句老套的春節抒情語言,飽含祝福,但是今天,卻與我們所處的時代背離,家庭成員的關係日漸冷淡,親情日益疏離;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回家過年,其中也包括“恐歸族”。

       “恐歸族”是對那些在外地工作、不願意回家過春節的人的概稱。在常人眼裏,甚至在自己的父母親人眼裏,“恐歸族”有那麼一點冷血,甚至還容易和不孝牽連在一起,但對“恐歸族”來説,恐懼回家實在有太多的理由。

       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對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人群進行過年回家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70%的受訪者表示“為春節回家而煩惱”。其中,因春運車票難買導致的交通因素佔到83%,家庭或情感因素達到35%,春節消費達到71%。此外,假期太短、組建家庭後回農村過年不適應等因素所佔的比重也在增加。

       雖説不回家的理由萬千,但是回家的腳步卻難以阻擋:蘇州大學的李森林和袁輝,在寒氣逼人陰雨連綿的江南徒步800里回常州;在福建務工的農民工周士良,攜妻子騎摩托車回江西;有更多的網友則是選擇“拼車”回家……交通擁堵、路途太遠都不是理由,只要有一顆想回家團聚的心,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同樣,35%的情感因素應該指向了父母逼婚。在城市闖蕩的新一代, 面對各種生活的各種壓力,情感沒有歸屬;而日益老去的父母希望兒孫滿堂也在情理之中,父母年紀大了,會嘮叨,這是很正常的,就像《常回家看看》裏面的歌詞一樣: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説説,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一年在外,父母的嘮叨也是愛的嘮叨。調查裏面還提到,春節回家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父母真正在乎的並不是你掙了多少錢,而是孩子是否平安快樂;過年了,不管有錢沒錢,還是要記得回家!

       因為無論何時何地,家永遠是向遊子敞開大門的地方;推而廣義上的“家”,也是我們的故鄉,在這裡,有我們的回憶、親朋好友還有未改的鄉音。對於家和故鄉的思念存在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是想象著故鄉親人也在思念著千里之外的自己;“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是歸鄉的思緒難以抑制;“明月何時照我還”是對思鄉歸途的疑問;“每縫佳節倍思親”是對親友的思念;“鄉音無改鬢毛衰”則是回歸故鄉的無限感慨;“近鄉情更怯”則道出了作者面對故鄉的害怕和惶恐。

       面對溫暖的家和熟悉的故鄉,文人墨客們有詩意的表達。而對於我們普通人,春節回家、回歸故鄉是漂泊一年遊子的情感寄託。

       於是,王傑的《回家》又在我耳邊回蕩:“回家的渴望又讓我熱淚滿眶,古老的歌曲又多久不曾大聲唱,我在歲月裏改變了模樣,心中的思念還是相同的地方”。

熱詞:

  • 春節
  • 回家
  • 恐歸族
  • 故鄉
  • 春節回家
  • 愛的嘮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