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鄭文:電影票限價,經濟學背後的民生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11: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月9日,廣電總局電影局在京召開新聞通氣會,童剛局長指出內地電影票價偏高的現象依然持續,工薪階層看電影的期待與要求難以得到很好的滿足。童剛表示,2012年電影局將出臺建議性指導票價和最高限價(1月11日《南方日報》)。

  不可否認,國內電影市場潛力巨大,但不菲的票價也成了電影走近民眾的硬傷。放眼望去,國內電影高票價成為又一個世界之最。拿美國來説吧,2009年美國電影票的平均價格是7.5美元(約合人民幣48.5元),相當於普通員工一個小時的最低工資。而在電影産業發達的印度,最低電影票價僅為7元人民幣,超低的電影票價格吸引社會各階層觀眾觀看,才造就印度本土電影的繁榮發展。

  價格的吸引力是電影真正走近老百姓的最重要路徑。基於國情,如果讓所有的中國人每年進一次電影院,那就是一筆可觀的票房收入。因此,電影市場要遵循“平民消費”這個主旨,以票價成本倒逼電影的製作成本,從而用最小的投入生産最優的電影,以其價廉物美將民眾重新“拉”進久違的電影院,那麼,這也就離中國電影走向繁榮更近了一步。

  目前,電影市場票價的富貴病,其根源在於忽視了國情,電影攝製也走入誤區,認為只要大手筆製作、高票價就能賺大錢,而輕視電影的質量和品味、輕視民眾的觀映需求。這種單邊的電影賣方市場格局,無法支撐電影市場的繁榮,消費者當然要用腳投票而選擇遠離。

  電影市場並非以票價高低來論英雄,在文化産品競爭激烈的現實面前,應該多些民生視角,讓老百姓都能消費得起,而不應是貴族式的奢侈品。電影當然不能拒絕利益至上,但不應形成文化壟斷,其傳播文化的社會責任不可缺失,讓更多的人重新走入電影院,那麼中國電影離實現繁榮就更近了一步。

  電影票價裏有着民生經濟學,電影票限價是民眾之福音!

熱詞:

  • 電影票
  • 電影市場
  • 經濟學
  • 票房收入
  • 中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