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繆建民:全球經濟或仍看油價臉色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09: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從2012年全球經濟發展來看,影響2012年全球經濟的一個重大不確定因素將是油價。

  決定油價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第一,歐洲央行和美聯儲未來的貨幣政策。歐洲央行沒有公開宣佈實行量化寬鬆,但其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實質上已帶有量化寬鬆成分。例如,歐洲央行最近購買南歐主權債後並未拍賣7天定期存款;2011年12月21日歐洲央行公佈以1%的利率向523家歐元區銀行提供總額為4890億歐元的3年期貸款。所有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的政策效應是同質的。在當前情況下,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可能性非常小。此外,現在的通脹環境與實行第一輪和第二輪量化寬鬆時有天壤之別。事實證明,貨幣政策特別是量化寬鬆對於推動美國經濟復蘇效果有限,現在斷定2012年美聯儲祭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為時尚早。

  第二,地緣政治風險。近期伊朗局勢開始緊張。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霍爾木茲海峽承擔著全球近40%石油的出口供應。2010年霍爾木茲海峽日原油運出量達1400萬桶。根據歐佩克秘書長巴德里的表態,伊朗的石油出口“非常、非常難以取代。”而對伊朗石油出口依賴最大的正是歐洲國家。戰爭爆發或石油禁運都必然導致油價飆升,屆時每桶油價可能在現在基礎再上升100美元達到200美元,從而將全球經濟向下拉低2%。油價飆升不僅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更會帶動一系列相關産品價格上漲,從而在更廣的範圍內影響全球通脹形勢。

  除油價以外,2012年歐洲再出現黑天鵝事件的概率將會降低,但美國經濟短期仍很困難,繼續處於泡沫破裂後的去杠桿化過程中。不過,對於美國經濟的長遠前景不能太悲觀,美國經濟增長長遠潛力與優勢仍很突出。

  首先,美國自然資源豐富。2011年美國從油氣資源(石油、天然氣合計)的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能源安全方面,隨著美國對本土能源的加大開發以及加拿大油砂的開發並增加對美國出口、巴西石油産量的不斷上升,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將會低於中國。同時,美國水資源豐富,五大湖淡水含量佔全球淡水資源接近20%。此外,美國農地、耕地很多,農業科技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第二,美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彭博商業週刊評選的全球50家最具創新企業,美國企業佔據大多數。第三,競爭力優勢。美國的勞動生産率要遠高於歐洲國家,單位勞動成本遠低於歐洲國家。第四,相對年輕的人口結構。美國的人口結構比歐洲,甚至比中國都要年輕。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保持生育率2.1的世代交替水平的國家。當前美國的主要問題在於當前的政治及社會兩極化和經濟去杠桿化的長期影響,因此2012年美國經濟只能實現低增長。

  從全球來看,亞洲經濟體在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持續上升。亞洲消費能力增長非常快,除印度外的亞洲9個經濟體過去十年私人消費翻了一番。亞洲區內貿易比例相對向西方出口的比例在過去十年翻了一番。

  2012年,中國經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突出,挑戰之一在於增長和通脹之間的平衡。如果2012年國際油價大幅攀升,中國的通脹形勢將會非常複雜。除了油價與貨幣因素,另一個影響中國通脹水平的不可控因素是食品價格。中國的CPI構成中食品價格比重較高,截至目前中國已經連續8年實現糧食增産,然而一旦2012年農業收成出現波動,糧價上升帶動的通脹形勢會非常複雜。中國當前的流動性已經偏緊,如果2012年通脹出現反復,貨幣政策或再次面臨兩難。

熱詞:

  • 全球經濟增長
  • 油價可能
  • 通脹
  • 歐洲央行
  • 臉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