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鐘聲:把握髮展現代經濟的辯證思維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9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即便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深化的背景下,沒有誰會去否認這一基本判斷。不過從全球範圍看,對發展實體經濟重視程度的增加,也是一個明顯的動向。包括發達國家在內,各國2012年經濟發展計劃,都將提升製造業作為一個重要目標。

       20多年前,紐約證交所志得意滿地斷言,強大的製造業不是經濟繁榮所必需的。國際金融危機成為這一主觀判斷的反證。嚴峻的現實加深了人們對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的認識。即便對發達國家而言,也難以僅僅依靠金融業來支撐龐大的經濟體系。放棄製造業,過度依賴金融創新,勢必放大産業空心化的種種弊端,容易導致經濟泡沫化。相對於美國和其它歐洲國家而言,這幾年德國的日子好過一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較好地把握了發展金融業和保持製造業優勢之間的關係。

       擺不正金融業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不僅增加了經濟持續繁榮的不確定性,還會引發諸多社會問題。早在幾年前,《全球城市史》一書作者喬爾科特金就發出這樣的警告:如果反製造業潮流繼續下去,更多的美國城市以紐約為榜樣,最終將導致低收入的工人與金融等行業的從業者之間出現兩極分化。“佔領華爾街”運動中,“99%”發出的聲音,給喬爾科特金的論斷提供了現實注腳。

       對發展中國家來説,發展實體經濟的戰略意義更為突出。眾多亞洲國家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上升,甚至發揮出拉動作用,歸根結底靠的是製造業。製造業更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穩定的根基。製造業萎縮,意味著就業人數的減少、大量青年人找不到工作。西亞北非去年發生的動蕩同就業問題密切相關。

       發展製造業也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亞洲開發銀行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一些亞洲新興經濟體難以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製造業萎縮。這些國家大量就業人口不得不進入服務行業。缺少強大的製造業支撐,第三産業的畸形化發展,既無力保障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也無助於形成穩定的中産階層。巴西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反映了發展中大國群體性崛起這一大趨勢。但也有經濟學家們不無擔憂地指出,巴西製造業發展滯後,這將成為其經濟發展壯大的主要麻煩。

       重視發展實體經濟並不意味著固守低端産業鏈,更不是滿足於代工等低附加值産業。在發展實體經濟過程中,重要的是借助産業升級和創新活力提升製造業,佔領製造業鏈條的高端位置。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産業空心化現象,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道理,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更具有現實針對性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熱詞:

  • 金融
  • 現代經濟
  • 金融危機
  • 實體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