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邢理建:“兩金”入市 “托”股市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9日 11: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上週四下午,證監會新掌門人郭樹清在第九屆《財經》年會中的一番講話,成為國內股市“止瀉”的特效藥。

  到上週四收市止,滬深股市連續上演“七連陰”。當天,滬指失守2200點,中小股民齊聲哀嘆國內股市一夜跌回到十年前。第二天開盤,股市止跌企穩,午後開市股指一路攀升,重回2200點。股市如此折騰,並非帶有戲劇性,而是郭主席的一番講話在要緊關頭髮揮了穩定股指的定心丸作用。所謂中國股市“政策市”,再次得到確鑿無疑的驗證。

  郭主席“力挽狂瀾”的講話有三層要意:

  第一,國內目前大約有4萬億地方養老金和住房公積金餘額,如果將這些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學習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獲取收益,無論對個人、政府還是資本市場均大有好處;

  第二,全國社保基金在股市投資一直做得不錯,年均收益達到9.17%,這非常具有説服力;

  第三,我們鼓勵養老金住房公積金入市,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要有信心,資本市場將迎來一個最好的發展時期。

  上面這番話層次清晰,應當是郭主席有備而言且言之成理。從中我們不難做出判斷,地方養老金和住房公積金能否入市,何時何種情形下可以入市,大約不再是一個尚待論證的理論模型,而已經成為一種現實的、可操作的政策選擇。進而言之,不但短期“救市”已經成為一種政策共識,或許中央高層已經為救市準備了“托底”所必需的“彈藥”來源。“救市”如救火,兩者都需要有效的施救手段。

  與十年前比,國內上市公司的數量和總盤子都翻了數倍。股市參與者也由中小散戶為主改為上千隻股票型基金為主,只是“政策市”秉性不改,股市投機就改不了。於是,散戶和基金都淪為在股市短期“撲騰”的投機客。這樣的股市,打個形象比喻,猶如茫茫大海中的一艘萬噸空船,既不裝載足夠的貨物,又不帶抗擊風浪的“壓艙石”,怎麼可能不出現劇烈震蕩?若以股市十年航路作為時間軸,國內股市有哪一年沒遭遇過折騰?一年都沒有。

  相對於股票型基金,世界各國都把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商業保險資金等“五金”作為本國股市的“壓艙石”——通過中長期持有經精選的股票獲取相對穩定的收益。在國內,企業年金規模尚小,商業保險資金入市剛開始試水,養老基金和公積金雖余盤極大,但此前不允許入市。由項懷誠掌勺的全國社保基金,其入市盤子佔總盤子的比例也不大。因此,透過郭主席此番“放風”,未來國內股市將由社保、養老、公積金三大塊政府管理資金作為“壓艙石”。這對減少股市的投機成色是有好處的,亦是必須的。

  本週,股市能否在新年來臨前走出一波短期“小陽春”?筆者不敢輕言樂觀或悲觀。但筆者在此善意提一筆:若“壓艙石”日後真的增加至三塊,且皆須保證它們有贏利,而股市參與者則永遠是虧多賺少,那麼,股市將更加成為機構投資者的博弈場,意味中小散戶將進一步被“邊緣化”,賺錢幾率更低。正確的應對辦法是,中小散戶由股民改做基民。如果大夥能夠看清這一點,對郭主席本月1日在“第九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關於“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為生的人群就可能不太適合參與股市”的肺腑之言,就會有更加理性和客觀的認識。(邢理建)

熱詞:

  • 基金
  • 股市投資
  • 滬指
  • 救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