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趙志疆:當“中國式父親”遭遇“中國式大學”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5日 14: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陜西農民韓培印為了供兒子韓勝利上大學,含辛茹苦進城打工,當兒子終於大學畢業,他卻吃驚地發現,大學畢業的兒子每月工資根本沒辦法還掉之前欠下的債——兒子的收入甚至還比不上當農民工的老韓自己。他説:“我現在覺得上大學也沒什麼用,是不是?”(12月14日《中國青年報》)

  老韓的故事之所以感人至深,在於這樣的場景不僅僅是他家庭的悲歡離合,更是有著廣闊的時代背景——無數人都能從老韓身上看到父親奔波忙碌的身影,出身貧寒的農家子弟更是感同身受。儘管飽蘸深情,面對這樣的結局,除卻一聲嘆息之外,每個人都和老韓一樣無能為力。讀書到底有用嗎?這樣悲愴的問題註定無人作答。

  與老韓的故事一同見諸報端的,還有這樣一條新聞:“現在的本科就相當於以前的初中,碩士相當於以前的高中,博士才相當於以前的本科”,日前,有中國“首席反劫持談判專家”之稱的高鋒教授做客湖北大學人文講壇,他用犀利的語言提醒學子要注重培養“軟實力”。置身於大學擴招不斷進行、大學生整體質量不斷下降的大環境中,這種直觀的對比雖然尖銳,但卻不失形象。但是,對於老韓這樣幻想改變命運的底層小人物而言,這種比喻不啻為沉重的打擊。當他為兒子考上大學引以為傲,節衣縮食為兒子積攢未來的時候,何曾想到,自己傾盡所有全力打造的只是“相當於以前的初中”的兒子?

  老韓曾認真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寫下:“今天的付出是為了明天的回報,如果不是為了明天的回報,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付出,這是一個道理。”投入與回報是每個學生家長都無法回避的問題,老韓節衣縮食供養兒子上大學,必然會對他的未來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不管自己的兒子是不是精英,老韓其實都是一直把兒子當做精英來培養,高高在上的大學收費門檻無疑更加堅定了他的這種信念。當精英兒子一朝被打回大眾勞動者的原形,夢想破滅的老韓怎能不困惑徬徨?

  近年來,農村大學生比例的不斷降低屢屢被人提及,除了大學生培養成本過高的誘因外,不成比例的投入與回報未必不是一個重要原因。縱使城市居民能夠接受大眾教育的轉變,農村貧困居民卻很難接受來之不易的巨大投入,淪為沒有任何産出的沉沒成本。當公眾已經習慣於用普通勞動者定位大學生的時候,隨之而來的轉變是,普通勞動者的培養成本大大提高,家境殷實者固然可以將接受大學教育視為個人修養的提高,急欲以此改變命運者則不免將大學教育視為一種奢侈品。尤為令人難耐悲涼的是,儘管出路渺茫,大學依然是上升通道有限的農家子弟改變命運的唯一齣路,上還是不上大學,因此成為橫亙于他們面前的一種兩難選擇。

  “中國式父親”遭遇“中國式大學”,老韓的尷尬經歷濃縮著一個群體的窘迫困頓。無可選擇的出身使農家子弟先天處於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更好的上升通道,不管面對多麼渺茫的希望,直面大學迎難而上都是他們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中國式父親”的悲情不免因此一再上演。這樣的結局,無疑更加令人難耐悲涼。 (趙志疆)

熱詞:

  • 大學收費
  • 大學教育
  • 大學擴招
  • 中國式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