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薛涌:日本發展歷程對中國有參考意義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14: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日本戰後的高速經濟增長,進入90年代後戛然而止,甚至乾脆出現了負增長。1991~2000年進而被稱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進入本世紀後,日本經濟並無根本起色,負增長依然是家常便飯,進而又有人把日本本世紀頭十年稱為“第二個失去的十年”。中國在討論人民幣升值問題時總是有人警告:“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轍。”美國在應對當今的“大衰退”時,也不停地有人驚呼:“美國正在重復日本失去的十年!”總之,日本的衰落,對世界主要大國來説都成為一個重要的反面教材。


  然而,最近《經濟學人》認真分析了相關數據,讓人們對日本這個“衰落”的故事刮目相看。在2001~2010年間,日本GDP的平均年增長率還不到0.8%,美國則超過了1.6%,歐盟地區也超過了1%。日本在發達國家中顯然落伍了。但是,如果以人均GDP的增長來衡量,日本則一馬當先,超過了0.7%,美國則不及0.7%,歐盟地區甚至還達不到0.6%。這裡的根本原因,是美國人口在增長,而日本人口在萎縮。考慮到一半以上的日本人口已經超過了45歲,其養老、醫療的負擔遠遠超出美國,日本經濟能夠扛著如此的重負創造這樣的增長,已經是相當不俗的表現了。更不用説,日本現在的失業率僅4%出頭,美國超過9%,歐盟地區甚至超過10%。這也難怪,對於普通日本人來説,本世紀頭十年還是相當穩定富足的。當然我們還應該補充,在整個20世紀,日本僅僅産生了8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3位是比較缺乏客觀標準的文學獎與和平獎。但本世紀頭十年,日本竟産生了10位諾獎得主,而且全在化學、物理領域。這種創造力已經能和傳統的諾獎大國分庭抗禮。


  當然,除了“經濟停滯”外,日本的國債在2010年達到了其GDP的225.8%。相比之下,美國為62.3%,德國為78.8%。在發達國家的債務危機中,日本似乎麻煩很大。但是不要忘記,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之一,擁有的外國資産達到3.3萬億美元。日本的國債,主要並非來自政府浪費,而是老齡化問題所致。在1990~2010年期間,社會保障的開支在GDP中的比重增加了一倍,用以支付退休福利和醫療費用,同時政府歲入不斷減少。不過,日本的稅收在其GDP中所佔的比例僅為17%,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即世界主要的發達國家)中最低的。東京大學經濟學家伊藤隆敏指出,如果日本把現在僅為5%的消費稅提高20%、達到歐洲國家的水平,那麼日本的財政赤字就立刻變得無影無蹤。另外,日本的老齡人口更依賴儲蓄生活。日本長期以來的通貨緊縮,使物價不漲反落,這等於給靠儲蓄吃飯的人口不少利息。


  更容易被忽視的是,日本戰後的民主,在上個世紀實際上一直被美國所扶植起來的自民黨所壟斷。但是,在“第二個失去的十年”中,日本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政治轉型,政權之更迭已經不再是自民黨內部的遊戲。此時日本的民主制度,已經和歐美一樣成熟。


  以上事實,令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是更健康的發展模式。眾所週知,戰後大英帝國對世界的主宰被美國替代,有所謂大英帝國沒落之説。但是,一直也有學者指出,如果説戰後的英國在沒落的話,那麼這至少是一個“體面的沒落”:第一,這一沒落來得非常和平,沒有戰爭,沒有屠殺;第二,英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持續提高。與取而代之的美國相比,英國的人均收入,在1945年時僅為美國的50%,但到2005年時,已經是美國的90%。從一般老百姓的角度,這種沒落難道不恰恰是崛起嗎?


  日本在第二個“失去的十年”中,似乎也正在走類似英國的道路。二十年的低增長,加上2011年的地震和海嘯,使日本擺脫了大國的心理負擔,也不再追求大國的目標。人口的萎縮,無疑會給社會帶來長期的陣痛。但如果熬過這一艱難的轉型期,人口減少會使日本的環境壓力下降,人均自然資源增多,變成了一個更為宜居的國度。我們全家在1999~2000年間從美國到日本居住一年,當時日本正在第一個“失去的十年”的谷底掙扎。我們本以為會看到一個滿目蕭索的日本,但恰恰相反,那番太平盛世比起美國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成人的醫保到孩子的幼兒園,各種福利都比美國週到。治安也遠比美國要好。無怪當時美國記者慨嘆:經濟如此衰退,日本社會仍然如此安定,新幹線還是那麼準時!


  根據人口學家的預測,崛起的中國,馬上會面臨和日本幾乎一樣的老齡化過程。勞動力供應的減退,退休金、醫療費用的增加,將大幅度提高發展的成本,過去那種兩位數的經濟增長率不可能長期維持。在這樣的關頭,中國更需要重新思索自己的發展模式。在一片“不要重蹈日本覆轍”的呼聲中,我們也許應該看到,最近二十年的日本,給中國提供的與其説是一個教訓,不如説是一個典範。 (作者為美國薩福克大學學者)

熱詞:

  • 日本經濟
  • 日本戰後
  • 中國船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