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禾刀:公益型國企的盤子並非越大越好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08: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十年“入世”的成功經驗表明,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不僅可以提供質優價廉的産品,讓消費者從中得到更多實惠,還會形成強有力的創新激勵效應。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上週六在“2011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透露,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將使國企向兩個方向集中,未來會逐漸形成兩種不同類型的國企:公益型國企和競爭型國企。他表示,一方面要防止企業利用壟斷地位損害公眾利益,“在中央層麵包括如石油石化、電網、通信服務等領域的企業,而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氣、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業”;另一方面,國企將承擔破産退出的風險。(《新京報》12月12日)

       讓一部分國企走向公益化,讓另一部分國企在市場競爭中自我發展或自我淘汰,這較之於眼下的大包大攬、政策性供血已有很大進步。不過,將“三桶油”、電網和電信企業也一併放到公益型的籃子裏,這未免令人費解。

       按照上述公益型國企的四條標準,至少在壟斷國企的管理者看來,他們早已滿足這些條件。在2010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資委原主任李榮融就曾發表言論,稱如果沒有“三桶油”,中國經濟早就亂了,其主要依據是,沒有自主定價權的油企,為了國家經濟發展,在國內外價格倒挂下,蒙受了鉅額運營成本。

       眾所週知的是,為了逼漲,巨頭們以惜煉惜售方式,製造油荒以達到逼漲目的且屢試不爽。如果文首報道描繪的未來公益型國企,與當下“三桶油”的現狀不能形成根本性區別,不能激勵油企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所謂公益型國企,很難説不會成為壟斷巨頭金身不化的又一金鐘罩。

       不否認壟斷國企的市場地位,也不能否認他們對經濟做出的貢獻,但這些只是因為缺乏有效參照物才顯得格外惹眼。如果把一些不存在太多技術障礙、發展易於成熟的行業交給市場,一旦打破壟斷,建立起了公平競爭的市場,想必不會有人懷疑,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對社會的貢獻會弱于壟斷巨頭。

       即便那些市場經濟極其發達的國家,往往也設有一些國企,但它們並不是借助政策性的優勢資源固化壟斷,恰恰相反,市場不能解決或不願解決的問題,才交給國企,比如郵政服務等。與此同時,國企必須接受苛刻得讓人難以忍受的監管。而我們的石油、電網、通信等,恰恰是資源高度集中、被市場認為利潤豐厚且民資早就渴盼進入的領域,繼續統攬這些行業,抵制競爭,這顯然並非明智之舉。

       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10年“入世”的成功經驗表明,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不僅可以提供質優價廉的産品,讓消費者從中得到更多實惠,還會形成強有力的創新激勵效應。在國企未來的改革方案中,保留一部分國企的公益屬性確有必要,但這種公益性不在於企業“發揚風格”主動讓利,而在於承擔那些沒人願意承擔的社會責任。如果企業一方面擁有大量資源,另一方面政策逼其讓利,既難以達成目的,也難説不被壟斷巨頭利用——油企巨頭通過製造油荒逼漲,不就是例證?!

熱詞:

  • 改革開放
  • 入世十年
  • 公益國企
  • 國資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