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侯江:學術不只要打假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09: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學術腐敗是個頑疾,治了這麼多年,療效不大,只是又多了不少讓人頭痛的疑難雜症。近日,有網友曝光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教授王浩斌的論文發表目錄。網帖目錄顯示,王浩斌3年中共發表各類論文273篇。因論文高産,王浩斌被網友奉為“學術超人”。王浩斌本人回應稱,自己四分之三以上的文章都屬於政治宣傳性的文章,包括對黨的政治的解讀,對黨的精神的宣傳等,“這些文章嚴格來説都與學術有一定距離”。

  想來,“假冒偽劣”幾項罪名中,王副教授至少佔了一個“冒”字和一個“偽”字。把不是學術論文的文章當學術論文發表,自然有不少便宜。只要是期刊發表的論文,不論學術價值如何,都能變成評職稱、評獎、增加待遇、換得科研經費的籌碼。對於學術論文和政治宣傳性文章的區別,自己心知肚明卻還行“冒名頂替”之事,這位副教授的職業素養可見一斑。

  再者,按王副教授的説法,好像“政治宣傳性的文章”,是非常容易就能量産的,這也不得不讓人起疑。就算是“政治宣傳性的文章”,也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生産出來。況且,“對黨的政治的解讀,對黨的精神的宣傳”,更需要認真對待。嚴格地説來,對於很多對“黨的政治、黨的精神”不太理解的人們來説,王副教授這類學者,其實就是播種機和宣傳隊,茲事體大,一字一句都容不得馬虎和對付。於是我們得好好算一筆賬。三年裏發表論文273篇,平均一年的産量是91篇。王副教授在授課之餘,四天就要寫得一篇“政治宣傳性的文章”,公眾除了敬佩王副教授筆耕不輟的勤奮之外,也不得不懷疑,這些文章能深入地、翔實地解讀黨的“政治和精神”嗎?會不會是一些稀湯寡水的“片兒湯貨”?

  當然,就算是文章裏全是真金白銀,王副教授也不能把它賣過了再賣。媒體報道中提到,在這273篇論文目錄中,部分文章雖然發表的時間和期刊不同,但標題是一樣的。一般人都明白,一稿多投是一種嚴重不道德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十二條有規定:“著作權人向報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期刊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期刊社投稿。”這就意味著,作者在規定之日內是不得一稿多投的。不知王副教授知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違法?以違法行為來生産“政治宣傳性的文章”,這究竟是對“黨的政治、黨的精神”的解讀,還是對“黨的政治、黨的精神”的褻瀆?

  學術要打假,同時也要打“冒”和打“偽”。這些所謂學術産品,向學術環境裏注入的已經不是“水”,而很有可能是毒藥。當然,“劣”如果也要打的話,打擊面太大,實在還顧不過來。比如中科院某萬能院士,發表的文章全都與他的專業無關,有誰説過應該摘了他的院士帽嗎?侯 江

熱詞:

  • 學術腐敗
  • 學術環境
  • 打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