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郝金剛:打破壟斷是根治鉅額石油補貼的唯一齣路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2日 1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話用在壟斷企業的身上再合適不過。頭頂著最賺錢企業的光環卻總是喊虧的兩大油企,只要大聲哭“窮”,鉅額的財政補貼便能輕鬆到手。根據兩大公司年報披露,中石化2006、2007、2008年分別獲得50億、123億、503億元財政補貼;中石油2008年獲得157億元財政補貼。

  外界一直對中石油、中石化的“巨虧”糊塗賬單持質疑的態度,最近發改委公佈了前9個月國內煉油行業凈虧損額為11.7億。而二者卻自稱巨虧645億元,謊言被戳破的兩巨頭被輿論的風口浪尖。

  兩巨頭曾以煉油板塊虧損為由,高呼“油荒”,理直氣壯地伸手向國家要鉅額財政補貼,與之相反的民營企業卻在夾縫中生存著。雖然沒有穩定的油源、最好的煉油技術等先天優越條件,沒有自稱虧損,誠實地表示有利潤可賺,卻還是沒有機會與“兩桶油”進行公平的市場競爭。山東某煉化廠負責人稱“雖然石油巨頭控制原油,我們不得不使用進口的燃料油來煉製成品油,每噸煉製成本要比中石油、中石化高出1300元,但仍有利潤可賺,如果有原油可煉的話,就一定會高額盈利。使用原油煉製成品油的‘兩桶油’緣何虧損,我們也想不明白。”

  其實,兩大油企的補貼申請已經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任何企業都是以一個整體來經營生産的,那麼,評價企業的盈虧與否也必須要以企業整體衡量,不可能以部分業務盈虧來判斷企業的盈利狀況。“就好比一個公司有好多部門,研發部門肯定是成本部門,任何一個公司都不會指望研發部門去賺錢,但只要該公司整體出現盈利,就不能抱怨某個部門出現了虧損。”

  石油巨頭虧損的理由,業內人士説不清,老百姓更難捉摸其中的道理。不過,在百姓眼裏的這些國企經常以虧損為由,享受財政補貼,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壟斷”,正是因為壟斷作祟,這些國企才會謊稱虧損。

  壟斷的能量很大,讓壟斷者在極度失衡的博弈天平上失去了最基本的敬畏或忌憚。我國壟斷性原油進口和國家對壟斷企業的鉅額補貼,導致了壟斷企業不計成本地從國際市場採購原油或者産品油,直接對政府施加調價壓力;另一方面國家的財政補貼也加強了石油行業的壟斷性,抬高了我國石油産品的價格。

  作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競爭秩序的基本法律制度,《反壟斷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産物。事實上,《反壟斷法》還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效應。不能做到用法律來約束市場惡性競爭,也不能維護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主體平等,最終導致“優”不能勝,“劣”不能汰,社會資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而且,“官商勾結”的行政指令壟斷為某些官員以權謀私提供了機會,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形象。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是從“市場化”方向而來,當然也應該堅持向“市場化”的方向走下去。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少數人致富不是社會主義,“一大二公”也不是社會主義,只有在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滅兩極分化基礎上的人民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石油市場的不健康發展,歸咎於壟斷,我們所要做的,就不能再向其提供鉅額財政補貼,而應打破石油巨頭的壟斷地位,還我們一個健康的石油産業市場。(郝金剛)

熱詞:

  • 壟斷
  • 石油巨頭
  • 反壟斷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