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練洪洋:管家比專家更適合當大學校長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30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上任一個多月的湖南大學校長趙躍宇,面對3000多名學生正式宣佈,在校長任期內不申報新科研課題,不新帶研究生!作為著名力學專家,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趙躍宇的言論引起熱議。

  議論的焦點分兩層,其一,拔尖的科技人才擔任大學校長是否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其二,大學校長的價值體現在哪。對於既成事實,浪費與否不是本文議題,而站在大學校長的價值角度,趙躍宇的選擇無疑是對業已扭曲的價值觀的一次回歸。

  “校長不過是率領職工給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這話出自前清華大學校長、教育家梅貽琦之口。與校長“搬椅子凳子”相對的,他還有兩個為教育界傳誦的判斷,“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一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全在於有沒有好教授”。正是有蔡元培、梅貽琦這樣的大學校長,才使北大、清華、西南聯大成為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家園。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蔣南翔、吳玉章、成倣吾、匡亞明、朱九思等校長也是職業化的,沒有自己的學術“山頭”,沒有私人利益,敢於從嚴治校。

  國外大學校長大抵也如此。校長主要職責是管理學校,把最優秀的學生、教職員工吸引到學校來讀書、教書,併為教職工、學生提供足夠的資源,營造積極的氛圍,使師生能夠有效地學習、創造性地開展學術與科研工作。就算是科研人員,一旦當上校長,也不再做科研了,偶有堅持學術研究者也是業餘為之。因此,大學校長的學術背景並不是任職的第一要素。

  自上世紀90年代始,中國高校校長選拔模式逐漸定型,多半由著名學者出任。有院士的大學,校長非院士莫屬,沒有院士的大學至少也得選個博士生導師或教授來當。本來,中國的大學就是個小社會,當個合格的“管家”已屬不易。一些校長還不甘於此,而是管理與研究並舉,魚與熊掌兼得。一些校長既為部級、廳級官員,又是教授、博導乃至院士,集行政、學術乃至經濟權力於一身。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學者專家也不例外。校長“兩棲”很多時候是一個雙輸局面,學校管理搞不好,學術研究也難有長進。一些能力不逮或者定力不足的校長,便容易在名利場中迷失。為了維持自己所謂的“學術地位”,不惜走旁門左道,乃至歪門邪道,利用手中的權力在學位評審、科研經費申請、研究生招收、科研成果評選、著作出版等方面大搞不正之風。大學校長涉嫌論文抄襲等學術腐敗的新聞,近年來屢見報端,是為明證。當“搬搬椅子凳子”的“學術僕人”,變成高高在上的“學術老爺”,權力的虹吸效應使得權力盤子愈見充擴,學術的空間越發狹窄,學術創新也就漸次泯滅。

  大學校長不僅是一所大學行政、學術與形象的代表,更是大學理念與精神的執行者和守護人,對大學、社會的貢獻遠比其個人的學術貢獻重要得多。是故,我們樂見一個大管家而不是大學者的趙躍宇,引領湖南大學走向精神高地,高標於世。

熱詞:

  • 大學理念
  • 大學校長
  • 管家
  • 學術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