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傳濤:和校長“共進晚餐”並無原罪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13: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1月23日晚,成都一所中學從4000余名學生中遴選出了19名“尖子生”享受學校表揚的“最優待遇”——和校長一同共進晚餐。“入圍標準”是看剛剛舉行的半期考試成績,宴席由學校統一買單。同學和家長對學校此舉並不反對,甚至在晚宴上有學生激動得哭了起來。(《華西都市報》11月25日)

  和校長“共進晚餐”,首先是個舶來品。因為西方大學中,優秀學生和校長共進晚餐的現象比較普遍,所以我國學校引入“共進晚餐”制度,並不是一件壞事。而赴宴的學生也表示很受鼓舞,有的甚至激動到流下了眼淚。就效果來看,似乎也不錯。

  但是,和校長“共進晚餐”來到了我們的應試教育體制下,難免有點“南橘北枳”的味道。一方面,19名優秀學生的評選標準是以期中考試的成績而定的,這種唯分數論的評價方式和西方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完全是兩碼事;另外,和校長共進晚餐,也很容易被詬病以“公款吃喝”,讓這些優秀的學生從現在就接觸到“公款”二字,並不完全是好事,或許學習的目的會越來越不單純:學習,是為了能享受到“皇糧”的優待,是為了能享受特權。於是板磚橫飛——這讓我們看到了綠領巾紅校服的影子。

  事實果真如此嗎?“共進晚餐”果真就是那麼的罪惡昭彰嗎?是事實本身就已經偏離了公正的軌道,還是我們對同類新聞産生了不正常的敏感?在筆者看來,和校長“共進晚餐”並沒有原罪,相反,這不過是我國當前教育體制之下一種正常的激勵方式而矣。原因至少有以下兩個。

  其一,共進晚餐不等於貼標簽,更不可能産生“心靈暴力”。“共進晚餐”,其實只是一個榮譽,就像那些獎狀:“三好學生”、“優秀學生”。這不同於紅校服綠領巾等事物,“共進晚餐”沒有給差生形成心靈上的打擊。而民意似乎也能説明一切,同學和家長對學校的這個舉動並不反對,對個別赴宴的學生,也確實起到了激勵的作用。

  其二,唯分數論固然有錯,但在當前體制之下,我們還能找到更全面、更恰當的評價方式、評價標準嗎?答案是,不能。成績好不等於優秀——這是世人共知的道理。但是,在現在的中學教育之中,因為中高考還在那裏,家長的期望也在那裏,學校只能在成績激勵上做足文章。而如果與校長共進晚餐是“音體美”領域的特長生,相信,也會招來非議和板磚。足以見得,找19位尖子生與校長“共進晚餐”並沒有多少批評的價值。

  有個問題需要拋給那些存有質疑的人:如果我們的孩子也在那所學校就讀,我們是否會告訴孩子,和校長一起吃晚餐的學生都不足以學習效倣,還應該鄙視他們?如果我們的孩子因為學習成績優異同校長共進了晚餐,我們是感覺自豪還是要繼續聲討?如果在這些問題上存在糾結,那麼,和校長“共同晚餐”一事就不是萬惡的。

  不可否認,近些天來的綠領巾與紅校服事件,確實促進了社會對我國教育體制的大反思。但是,反思不能違背常理和常識:學校裏不能沒有激勵機制,學生的不能沒有榜樣,校長不能不作為。需要強調的是,在質疑時,我們應該捨身處地的把自己當成家長或是學生去考慮。在這裡,我更願意表達一下對那些與校長共進晚餐的學生的祝福,祝他們有個更好的明天,祝他們有個美好的前程。(王傳濤)

熱詞:

  • 校長
  • 共進晚餐
  • 學校
  • 優秀學生
  • 原罪
  • 尖子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