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京報社論:“希望杯”能和升學徹底切割嗎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5日 08: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 社論

  叫停學校參與運作“希望杯”,值得肯定。學科競賽與升學能否徹底在實踐層面切割,才是市民真正關心的東西。

  針對“希望杯”數學競賽中出現的收費問題,23日有媒體報道,北京市教委發通知“禁止基層教育機構組織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參與學科競賽”,被解讀為“叫停希望杯”。24日媒體又報道,市教委表示“並未叫停”,只是“禁止學校組織”,而確實對競賽感興趣的學生,可通過其他途徑自行報名。

  針對“希望杯”在一些學校變形走樣的情況,北京市教委叫停學校參與運作“希望杯”競賽,值得肯定,不過,也要看到,民眾關切的焦點並不僅僅在此。學科競賽與升學能否徹底在實踐層面切割,才是市民看到這一新聞後真正關心的東西。也就是説,即便不讓學校出面組織“希望杯”了,“希望杯”的“魅力”就消失了嗎?

  多年來,教育部門雖一直嚴格禁止“各類競賽與升學挂鉤”,可是,社會上的競賽熱潮仍然經久不息,各類競賽與培訓機構生意“繁忙”。據報道,“希望杯”在北京地區和“華杯賽”、“迎春杯”、“走美杯”並稱為小學四大杯賽,仍然是“小升初”必備的敲門磚。

  一直以來,輿論把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熱、減負難的很大責任,推給競賽和社會培訓機構,要求教育部門嚴肅治理,甚至取消所有競賽。典型的就是奧數培訓和競賽,一時間全國喊打。但客觀上説,社會機構組織培訓和競賽並無原罪,只是提供給受教育者一種選擇,參不參加完全在於自己。事實上,作為一項競賽,如果其運作規範,不是通過行政指令要求考生參加,而是由考生自主選擇,通過考試評價質量和考試服務獲得合法利益,無可厚非。

  從過去多年各地治理“競賽”的情況看,幾無多大效果,大多高調開場,無疾而終。原因何在?

  這和管理對象的錯位有關。教育部門的責任應首先是規範管理學校,而不是社會培訓以及競賽機構。如北京市教委所言,其確實不能查處希望杯賽事組織者,可是,對那些和希望杯聯合招生、報名的學校,教育部門則完全有責任予以懲處。遺憾的是,公眾還很少看到。當然,一些所謂的名校多年來以競賽成績作為錄取的標準,幾乎是人人共知的潛規則,可是,又有哪所學校因此而受到嚴格的懲罰?

  造成競賽熱和培訓熱的根本原因,是當前義務教育資源嚴重不均,存在旺盛的擇校需求。競賽和培訓不過是服務於擇校的一種工具而已。教育部門治理競賽熱、擇校熱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這要求政府履行兩方面責任:其一,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其二,轉變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模式,縮小校際差異。

  如果不在這兩方面更加努力推進,只是做外圍文章,義務教育均衡就遙遙無期,基於這種不均衡的現實,競賽熱和擇校熱將很難降溫。單單禁止學校參與組織“希望杯”賽事,能給家長和孩子們帶來多少“希望”呢?

熱詞:

  • 希望
  • 競賽
  • 擇校熱
  • 升學
  • 杯賽事
  • 北京市教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