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央視網評:莫讓“一毛白菜”再成被市場遺忘的角落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9日 07: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鄧海建

       就在北方農民們依然在為土豆銷售發愁的時候,山東、安徽、遼寧、新疆等地又出現了白菜滯銷的情況。白菜價格從去年的一元多跌到現在的一毛多。眼瞅著就是立冬節氣,之後天氣越來越冷,大白菜如果賣不出去就會被凍壞。所以現在大白菜的價格也是一天一個價地往下跌。(11月7日中國網絡電視臺)

       土豆滯銷、白菜賤賣、豬肉暴跌……這一輪農産品的“過山車”顯然從無限風光的巔峰,拋至哀鴻遍野的谷底。谷賤傷農。這話其實只説對了一半——農副産品價格太“賤”,傷害的何止是農民?作為産業鏈的第一環,當白菜跌破成本價,最壞的結果必然是終端市場“無菜可賣”。有菜不賺錢、有錢沒菜買,這是市場體系潰壞的典型症狀。

       白菜滯銷,只是農産品“熊市”的一個符號。以內蒙古土豆為例,來自農業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內蒙古土豆種植面積114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100萬畝以上,平均單産同比提高15%,預計鮮薯總産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海南的香蕉也是這樣,河北的大蔥,甘肅的洋蔥、山東的生薑、遼寧的蘿蔔等,表面看,都是市場滯後性與盲目性使然:前一年價高——引得種植瘋狂——然後供過於求——然後爛在田頭。那麼,這種無序的市場調節背後,宏調之手是否作壁上觀?“買菜貴”與“賣菜難”如影隨形,有關部門顯然很難撇清監管責任。

       白菜危機的實質,仍是一種相對過剩,或者説是結構性過剩。這一輪“白菜之殤”顯然離不開三個背景:一是遊資暗涌,在國際宏觀形勢不明朗、股市樓市雙雙慘綠一片的語境下,各色資本進入農副産品領域已是不爭的事實,加之此前熱炒起來的“千年極寒論”和韓國泡菜危機,給中國大白菜炒作提供了十足的題材與噱頭,在收購、囤積的前期工作下,市場價格一度飆高,“貨源”十分充足;二是農業産業化仍是紙上畫餅,尤其是一個健康的産、供、銷鏈條遲遲未能建立,産銷對接、農超對接還停留在原始階段,生産什麼、規模多大、前景如何——基本停留在“聽天由命”的階段,使得農業生産帶有很強的賭博色彩,市場化離農業生産還很遠很遠;三是農業公共服務“缺鈣”嚴重,在農民無法預測市場的時候,職能部門又沒有能及時提供生産思路,結果就是在信息不對稱的背景下,作為弱勢産業的農業,其生産的目的性與專業化都一塌糊塗——越是集中種植、越是損失慘烈。

    這兩年,城市為解決市民“買菜難”、“買菜貴”的問題,設立了諸多的“平價超市”。但在一毛錢、甚至低於一毛的白菜價格面前,平價超市也該臉紅了。一毛錢的白菜為什麼進不了平價超市?需要平價蔬菜的市民為什麼買不了滯銷的農副産品?橫亙在這中間的,恐怕還是一些既得利益的構架:比如以高油價、高稅費、高入場費等為核心的流通售賣環節,比如以高比率“倒手費”為利潤的諸層中間商……

    在紓解“賣菜難”問題時,我們當明確兩個概念:一是靠網友“獻愛心”或者一把手“吆喝做秀”,終歸是杯水車薪;二是“賣菜難”真的解決了,得利的絕不止是農民,迎刃而解的還有城市“買菜貴”的問題——而真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得打破既有利益分配格局、讓農業不要再成為被市場化遺忘的角落。

熱詞:

  • 一毛白菜
  • 滯銷
  • 農産品
  • 土豆
  •    

    搜索更多一毛白菜 滯銷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