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黃梔梓:“稅感焦慮”究竟從何而來?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8日 09: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黃梔梓

    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呈快速增長態勢。與此同時,房産稅試點、資源稅改革相繼啟動,稅制改革穩步推進。每一項稅收新政的出臺都會引起社會熱議,甚至引發“稅感焦慮”。(11月7日《人民日報》)

    人們的“稅感焦慮”究竟從何而來?這是一個值得探究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儘管有關部門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宏觀稅負水平在合理區間內,近期減稅政策頻出,企業和居民稅負有望繼續減輕,但並不否認宏觀稅負呈上升趨勢。此前知名財貿專家高培勇曾撰文指出,我國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易於轉嫁的間接稅收入在稅收中所佔比重高達七成以上,而所得稅等不易於轉嫁的直接稅佔比尚不足三成,具有直接稅性質的房産稅目前還只在上海、重慶試點徵收,遺産稅等稅種尚處於研究階段而缺位。

    因此,筆者認為人們的“稅感焦慮”主要來自稅收收入比重的失衡。當前公眾之所以覺得稅負過重,是由於間接稅負擔比重過高,承受能力較強的高收入階層由於直接稅比重過低,並未承擔本應承擔、也有能力承擔的稅負。因而稅制改革應重點解決間接稅與直接稅比重失衡的問題,使稅收徵管重點儘快向高收入階層轉移。

    此外,我們還須清醒地看到,隨著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近些年來公共財政雖然在教育、醫療、社保等關係國計民生的投入上有所增加,但離人民群眾的期望值還相處甚遠,還不足以使其所承受的稅負“痛感”得到撫慰。雖然隨著財政預算制度改革的推進,90多家中央部門已公佈三公經費,但其細化的程度還不夠,而地方政府三公經費公開還未見實質性進展,該花的錢沒有花出效益,該省的錢沒有省下來,該減的負擔卻依舊存在。

    只有各級政府在財政公開上能與社會公眾坦誠相見,提供能讓人看得懂的數據和情況,才能使之實施有效的監督,使行政運行成本和三公支出壓縮到更合理範圍,用於民生的財政支出也才能實現最大化,從而有效解決財政支出比例失衡的問題,産生以民生“幸福感”抵消其稅負“疼痛感”、消除其“稅感焦慮”的效能。

熱詞:

  • 稅感焦慮
  • 直接稅
  • 三公
  • 間接稅
  • 幸福感
  • 房産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