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駱沙:溫柔處罰似保護傘,別讓企業違法者成本太低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7日 08: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韓國近日再次對多家壟斷企業出手。

       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宣佈:對包括三星電子、LG兩家韓企及中國台灣地區4家企業進行處罰,罰款總額約合1.75億美元,理由是其涉嫌壟斷國際市場LCD面板價格。

       據報道,包括上述企業在內的10家企業,佔據了世界LCD面板總産量的80%。這是個有點嚇人的數字:當一項産品的原料、採購、生産、流通等所有環節都被幾家企業佔據時,大家合起夥兒來吆喝著漲價就成了易如反掌的事兒。這樣看來,這筆處罰合情合理。

       與這個天文數字相比,我國針對企業的違規行為處罰程度,卻有著天壤之別。

       今年5月,聯合利華在我國涉嫌操縱洗滌用品漲價,被處以“200萬元人民幣”的罰單,此前,歐盟委員會因類似理由,對寶潔和聯合利華開出高達3.152億歐元的罰單。還有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近期,廣州市處罰了10個違規樓盤。其中6家樓盤“責令整改”,其餘4家“責令改正”之餘“罰款5000元”。

       面對這些動輒便獲利上千萬元的房産企業,違規成本僅為數千元?聽到這一消息,我們心裏不禁會打一個大問號:當企業的違法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計時,這樣的處罰究竟在糊弄誰,又有何意義?面對形式大於內容的處罰,違規企業的膽子會不會越來越大?

       多年來,我國對於各種企業的違規處罰始終少之又少。即使偶有為之,也大都因為力度過輕、金額過少而讓人感到是應付之舉。除了對企業參與抬價行為充耳不聞之外,一些監管部門在面對企業浪費資源、破壞環境、違法用工等一系列不法行為時,也大都選擇以類似的態度應對。

       事實上,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保護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的穩健發展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任其壯大,當企業發展到足以決定整個行業的興衰、地方政府收入的多少、地區的發展態勢時,也難免讓人心生恐慌。那時,即使想對其有所動作,恐怕也只能象徵性地開個罰單,應付應付媒體及公眾了。

       還有一個問題,企業與監管部門之間的博弈,説到底是企業利益和公眾利益之間的取捨。表面上看,相關部門一味地寬容和保護能夠讓企業選擇在該地生根發芽,為地方的經濟發展帶來快速而顯著的增長。但事實上,這樣的短視行為卻有可能犧牲未來幾十年當地百姓的公共利益。這些年我們已經目睹了太多因為盲目發展而導致的環境污染、資源枯竭、人員傷害等事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絕非曝光之日才發生的,能造成如此嚴重的負面影響,必然已經存在了多日。多年來,違法、違規行為之所以能夠瞞天過海,恐怕正在於一些當事者或無心或有意地選擇視而不見,為其提供保護傘。

       在任何領域,規則的制定或是權力的行使,最重要的意義應在於保護弱者和大多數人的利益。以處罰違規企業為例,如果規則和行為本身是在取悅強者,與攀附又有何異?又談何維護公眾權利?企業自身也必須明白:你所使用的樹木、土地、水源甚至空氣,每一分一毫的資源都屬於生活在這裡的每個人。也就是説,企業的每一步成長勢必伴隨著公眾的付出,回饋公眾是必須履行的責任。

       誰也無權以微薄的代價將公共利益化為私有。

熱詞:

  • 壟斷企業
  • 三星
  • LG
  • 處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