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子在淵:醫患不信任何以至“步步驚心”?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1日 0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患兒小涵因手足口病到廣東省婦幼醫院就診後,即被送進ICU,患兒家長很緊張,全程記錄醫生診療並“句句錄音”;醫生也很緊張,診療時要求家長“步步簽字”。昨天的新聞發佈會上,醫院介紹了小涵的病情新進展,並回應了家長的一些疑問。

  “八毛門”剛虛掩而閉,更極端的“錄音門”又進入公眾視野。眼下醫患不信任見得多了,但像“錄音門”這般,搞到如此“步步驚心”的地步,還真不多見。患兒家長和醫生都説是“一片愛心救孩子”,可救孩子非要“暗戰”嗎?家長把醫生看成敵人,認為醫生治病肯定會開大藥方,挑貴的藥開,目的就是為了多賺錢;醫生把家長看成敵人,認為家長不了解病情,還經常鬧事。這种醫患之“病”又該如何治療呢?

  與那些醫患大打出手的“明戰”相比,“暗戰”似乎又文明了很多,然而所提示的醫患不信任卻絲毫不遜。家長“句句錄音”,首先就是對醫生的不信任。醫生“步步簽字”,説白了也是對責任的一種撇清。可雙方為什麼都不能靜下心來想一想:醫生在讓患兒家長簽字時,有沒有明確告知每一個細節,包括為什麼要用貴的藥而不用便宜的藥?而家長在錄音時,有沒有反思一下:自己的質疑到底有多少專業依據?還是出於對醫生本能的不信任?

  由此不禁想起不久前有新聞説,衛生部藥政司副司長姚建紅表示,中國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抗生素毀掉一代人。不否認有醫生為了牟利而開大處方。但反過來,是否也有患者自作主張地認為,只有挂水病情才會好得快,主動要求醫生過度治療?

  身處轉型社會,患者和醫生都有焦慮,都把這種焦慮和緊張傳遞給了對方,從而將最基本的信任變成了一種商業交易。我們可以將其歸之於以藥養醫的體制,但拋開體制,説白了其實就是一個責任和信任缺失的問題。

  廣州社情民意中心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市民對醫生看病的診療效果滿意度比兩年前下降5%,因而病情不重時,近五成市民寧願選擇“自診”而不去醫院。然而社會終究是有分工的,逃避不是解決之道,醫治醫患之“病”,只有從重建社會信任開始。 (子在淵)

熱詞:

  • 醫患
  • 醫生
  • 步步驚心
  • 家長
  • 信任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