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付瑞生:異地高考改革須“下和棋”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31日 09: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異地高考“官方方案”至今躲在深閨,倒是各種“民間方案”頻頻亮相。近日,在“隨遷子女輸入地高考”研討會上,由家長共同起草的《隨遷子女輸入地高考方案》公佈。方案稱,針對報名資格,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其他城市可有不同的認定標準。如在京、滬,“隨父母在經常居住地上學,至高中畢業有連續4年以上學籍的,高中畢業即可在經常居住地參加高考和錄取。”其他城市,認定標準則為“至高中畢業擁有3年以上連續學籍”。

  和目前從下至上的試點不同,民間方案直指要害,認為只有從京滬開始試點才具有實質意義。因為,從湖北等地的試點情況看,拋開京滬談異地高考改革,基本屬於緣木求魚。湖北河南等地本來就是人滿為患,競爭慘烈,是“高考移民”大省,異地高考少有或沒有矛盾。而京滬廣東等地才是農民工“漂二代”聚集的城市,是異地高考攻堅的主陣地。

  當然遲遲不能攻克北上廣也不能完全怪罪教育部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也重點提到,待時機成熟時,試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異地參加高考。所謂時機不成熟,當務之急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師資人才的問題,而是利益如何重新分配的問題。

  其實對於教育部門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利用技術手段,平衡好雙方訴求。從此次“民間方案”的內容看,這不失為當下比較好的過渡方案之一。逐步放寬標準是一個積極的方向,先把人群限定在父母在當地就業,在居住地已經比較穩定的人群,進而逐步淡化戶籍鴻溝。而據有關專家測算,如果“留守兒童”都有可能來京與父母團聚,數量約為94萬。而近年來北京市學齡人口呈減少趨勢,如果這些適齡留守兒童在未來五年全部到北京來上學,北京的中小學生數量只是恢復到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略多8%左右;相應的教育經費需增加78%,即平均每年12%。北京現在的教育經費佔財政預算的18.58%,相比紐約的31%而言,並非不可承受。

  目前教育部門的最大難度在於,預先站在任何一方都是有失偏頗的,而是要立足於“下和棋”。首先要立足調研用數據説話,打消市民的顧慮,異地高考不意味著“你死我活”。其次要勇於實踐,用事實證明改革能“讓大部分人滿意”。最後,根據盤面,官方和民間的各種方案再被重新充分公開討論修改。如果把高考改革比喻成一盤棋的話,不妨把“民間方案”先作為過河小卒。即使當不了“車”,也可以為其它方案讓出空間指出道路。但一味坐等,這盤棋只會是一場“敗局”。

熱詞:

  • 高考改革
  • 高考移民
  • 留守兒童
  • 民間方案
  • 下和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