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楊國英:“裸商”背後的“賭徒心態”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4日 08: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裸商”現象的出現,是國企與民企在資源配置層面的日趨不均衡,是法制層面滯後於市場化發展的要求,是外需收縮之後尚未完成産業轉型的眾多民企的迷茫。

    在溫州民間借貸困局逐漸呈現轉機之時,浙江民營企業家的移民“跑路”又引起人們的關注。

    《中國經營報》10月22日報道,“據浙江省有關部門統計:全省1000萬元註冊資本以上的企業主,已經有24%辦完國外移民手續,正在辦理的有32%。實際上有一半以上的浙商已經不是浙江人!”

    事實上,通過投資移民,將家人和資産轉移到國外,名下僅留空殼企業運轉,已日漸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但如此高比例“裸商”的出現,是國企與民企在資源配置層面的日趨不均衡,是法制層面滯後於市場化發展的要求,是外需收縮之後尚未完成産業轉型的眾多民企的迷茫。

    就資源配置不均衡而言,實際上,2005年後的絕大多數時間,民企的貸款增速均嚴重落後於國企,在融資通道受阻之後,民企不得不依賴於高利貸等民間金融,而這不僅大大壓制了民企的利潤空間,更讓眾多民企僅能在生存邊緣疲於應付。而在産業層面,雖然我國2005年、2009年分別發佈“非公經濟36條”和“新非公經濟36條”,但在實踐層面,民企與國企的待遇仍不可同日而語。除此之外,國企在項目徵地、土地出讓金、所得稅減免、財政扶持等諸多方面,均享有民企望塵莫及的優惠。

    在法制建設層面,應該説,近10年來已不太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就《物權法》而言,雖然在2007年即已頒布實施,但各地違規拆遷仍屢禁不止。在稅務、工商、質檢等執法環節,視關係親疏進行選擇性執法,也並不罕見。

    而之於民營企業的産業轉型,亦因上述兩個層面,使得許多民企既喪失主動轉型的動力、又缺少被動轉型的能力。在自身轉型受限的情況下,又遭遇2008年次貸危機所帶來的外需急劇下滑,以及2010年下半年至今的從緊貨幣政策,在外需和信貸持續收縮的情況下,部分民企難以為繼亦是理所當然。

    在此趨勢下,“裸商”們之所以將家人和資産轉移國外之後,仍用空殼化的企業進行運轉,其內心可能有一些“賭徒”心理。

    對於眾多“裸商”而言——既貪圖中國的大市場和相對低成本,又對民企“主體性”地位缺失充滿擔憂;既想鑽研權力尋租帶來的暴利可能,又擔心法律的秋後算賬;既存紮根鄉土夯實産業的念想,又對金融監管漏洞可以大筆套資走人心存慾望。

    事實上,“賭徒心態”不僅是存在於眾多“裸商”內心的認知,而且亦與我國當下的經濟形勢的晦暗不明有關。當下我國經濟格局亦徘徊在增長與通脹、國富與民弱、發展與分配之間。

    在我國經濟率先從次貸危機衝擊中復蘇並大幅增長後,持續高企的通脹亦向我們走來,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通脹水平已連續4個季度持續上漲,當前CPI更高居6%以上。高企的通脹水平,必然需要從緊的宏觀調控進行抑制,而這又必然傷及經濟增長,亦因如此,在我國通脹水平持續上升的同時,我國經濟增速亦同步下滑。

    而我國經濟在高速增長30多年後,除了國企與民企“主體性”地位仍然懸殊外,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亦遠遠高於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以國企與民企的差距而言,過去2年,國企的利潤增長已逾35%,而同期民企的利潤增長僅有20%左右。而就財政收入與居民收入相比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收入增長已逾80倍,而同期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僅增長了46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則更低)。此外,與我國歷年持續的鉅額基礎設施投入相比,之於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卻相對不足。

    因此,應儘快改變資源分配的不均衡,扭轉粗放式的增長模式,提高市場經濟的法制水平,以及通過二次分配合理保障民生。惟有如此,才能穩定民間資本的信心,避免“賭徒”式的投資行為盛行。

    □楊國英(財經評論人)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賭徒心態
  • 賭徒
  • 民企
  • 裸商
  • 主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