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堂吉偉德:別因檢測難而放過“潲水油”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9日 0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地溝油”之後,又現“潲水油”。“潲水油”是從餐廚廢棄物中提煉而成的。重慶九龍坡區近期破獲的“潲水油”大案表明,不法商家把喂牲口的“潲水”提煉成食用油。而其多項指標可達到或接近食用油相關檢測標準。(10月17日新華社報道)

       “潲水油”跟“地溝油”本屬同源,“地溝油”面臨的檢測困局,“潲水油”同樣存在:12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透露,目前徵集到的5種地溝油檢測方法特異性不強,有關部門將再向社會公開徵集方法。這意味著,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攻關之後,技術突破毫無進展。從國際上看,“地溝油”檢測也是一道技術難題。

       客觀地説,在行政監督當中,技術監督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手段,如果無法進行技術鑒定,對監督手段是一種束縛,對違法定性形成障礙。但過度抬高這種觀點,就可能為監管不作為找到理由;放大技術手段的作為,就會為一些監管者提供開脫責任的機會。

       沒有技術支撐,監管就無所作為了嗎?當然不是。在技術手段十分落後的時代,監管不是照樣發揮作用?比如對於假藥,多年前並沒有相應的檢測手段,但大量假藥劣藥案依然沒有逃脫監管。于其他案件同樣如此,檢測手段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並非主要手段。在辦理案件的技術環節上,取證的辦法很多,比如對於食用油,可以從進貨的源頭查起,是否有進行索證索票,是否進行了賬簿登記,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線索,在法律上也有明確的規定。監管只要觸及,就一定能夠發現問題。殊知,無論是公安部,還是重慶警方查辦的這兩起案件,從始至終都沒有依靠檢測手段。沒有紅蘿蔔,照樣辦大席。

       過度強化和倚重技術檢測是一種誤導。從美國到日本,于“地溝油”的監管,也沒有檢測依賴,人家成功的關鍵在於負責的監督態度下,對監管手段進行了創新。特別是從源頭管起,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從源頭上讓泔水“有出路”,變廢為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地溝油
  • 潲水油
  • 檢測
  • 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