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美媒:美國在人民幣問題上是偽君子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3日 14: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彭博新聞社網站10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製造”的標簽讓我們全都變成偽君子 虛偽是有關中國貨幣爭論中的關鍵成分。

       這場爭論給人一種看似簡單的假象。在中國繁榮而美國崩潰之際,被低估的人民幣要為美國長期失業問題承擔多大的責任?中國説自己一點責任也沒有——它是發展中國家,必須創造幾億個就業崗位來保持社會穩定和讓國民滿意。華盛頓的一群人異口同聲而且直言不諱地説,中國的貿易優勢把一切增長據為己有。

       這些迥異的觀點造成的麻煩是,它們都有一定的正確性。正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所指出的,人民幣問題的確阻礙增長。他上星期説,人民幣“正在阻礙全球經濟可以更為正常的復蘇進程”。

       真正的問題是,美國人能做什麼?三件事:譴責洪博培,致力於貿易準入,重新發現他們的企業家精神。

       美國企業的含糊其辭令人震驚,而且沒有誰比洪博培這位共和黨總統競選人更清楚地體現了這一點。當洪博培誓言要為美國創造數百萬個就業崗位並吹噓他的商業頭腦即是他將兌現諾言的證明時,生産化學用品的同名公司亨茨曼公司(洪博培的父親喬恩M亨茨曼是著名企業家、美國最大化學公司亨茨曼公司創始人)淡化廉價中國勞動力在部分靠“中國製造”來發財致富的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對亨茨曼公司來説,中國是繼美國之後的最大市場。

       誠然,美國國會可以向中國商品加稅。但更有效的辦法可能是曝光那些通過把工作崗位遷到中國而大發橫財、轉身又要求減稅和指責奧巴馬總統對經濟一竅不通的政客、商業領袖和公司,給他們難堪。美國長期支持的全球化模式如今成了它自身災難的替罪羊。

       市場準入而非匯率是關鍵。如果人民幣明天升值30%,那德國人或許能賣出更多汽車,法國人賣出更多紅酒和奶酪,意大利人賣出更多鞋子和手提包,澳大利亞人和加拿大人賣出更多原材料。美國將賣給中國更多大豆、玉米、棉花和蘋果。

       蘋果公司大概希望在中國賣出更多iPad和iPhone。但另一方面,這些産品中的很多零件是由買不起製成品的低收入工人製造的。此外,如果美國人盡情享用的那些廉價商品驟然漲價,那美國人就會受不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經濟學家加林娜黑爾和巴特霍布金認為,“中國製造”並不像所認為的那樣拿走美國的消費。在美國消費者花在中國製造産品上的每1美元中,大約有55美分用於支付在美國的服務。想想吧,如果你花90美元買一雙耐克運動鞋,那麼這筆錢中只有一小部分流向中國,而流向中國工人的錢就更少了。

       真正要做的事情是,美國公司在國內創造就業和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權利。對美國公司來説,在中國競爭、競標和保護知識産權是困難的。

       有理由擔心的事情無處不在,但沒有一件取決於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如果美國能夠公平競爭,那就能在中國賺大筆錢,還能在國內創造就業。遺憾的是,國會更多糾纏于匯率而非有可能真正增加就業的貿易談判。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中國製造
  • 人民幣
  • 美國
  • 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