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徐敏:大學要追求“大愛”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1日 13: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金秋十月,華東師範大學將迎來60華誕。筆者注意到,該校在校慶系列活動中,有一項特別之舉——向廣大師生和校友發出“徵集令”,評選60件富有意義的服務社會實事。評選結果最近揭曉,這60件實事包括:傳播學院和中文系老師們,堅持多年走進“大墻”提供教育服務,幫助服刑人員改造;校友楊德廣,用賣掉房子籌得的錢款以及書稿費300萬元,資助母校的貧困學子;一屆又一屆鄉土建設社團的學生,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義務家教,幫助他們提升素養,培養自信……一件件實事看起來“不大”,但在校慶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將其總結、展示、弘揚,頗有深意。

       大學有三大功能,即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服務社會,既可以用學術和科技的專長,為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也可以盡一己之力或一個團隊之力,幫助弱勢群體,為他人送去溫暖與關愛,讓社會變得更和諧。世界許多著名大學都把服務社會作為重要理念,要求學生自覺服務國家和地區乃至全人類發展。如,哈佛的校門上刻著“為增長智慧走進來,為服務祖國和同胞走出去”;劍橋大學把自己的使命定位為“通過追求國際最高水平的優秀的教育、知識和研究,為社會作出貢獻”。華東師大在校慶之時,評選60件服務社會的實事,也是向師生和廣大校友傳遞這樣一種理念:無論你傑出還是平凡,作為一名受過高等教育者,熱心服務社會、盡己所能助人,當是一份永遠的追求。

       楊福家院士有一句話廣為流傳:一流大學不僅要有大樓,還要有大師、大愛。大愛,究其根本,就是來自每個人內心的道德力量。在時下的社會轉型期,“大愛”精神無論對於大學,還是對於全社會,都十分重要。也是在一些大學裏,有的老師只顧拉項目、搞經費,不願在教書育人方面多花時間;有的學生只考慮自身利益,為了獲得貧困生經濟補助而弄虛作假。而在我們週遭,有的人忘卻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理,只想袖手旁觀、獨享其成;有的人有行善助人之心,但常常瞻前顧後、逡巡不前,以致“老人跌倒要不要扶”成為一道艱難選擇題;有的人對真善美事物視而不見,熱衷於“揭露”負面,放大“黑暗”。這當然只是社會生活的支流,但卻不容忽視,需要道德力量的托舉、大愛精神的倡導,使之改觀。而大學,理應成為道德引領的燈塔,照亮一片天地,並不斷向外輻射和拓展。道德引領需要載體,全國及各省市的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是弘揚真善美的契機,華東師大評選60件服務社會實事,以及其它高校評選“感動校園”十大年度人物等,也都是很好的載體。

       再回到校慶這個話題上。大學搞校慶,通常都喜歡把目光聚焦在傑出校友、名人校友身上,這當然也需要,因為他們為社會作出重要貢獻,為學校爭了光。但同時,大學不妨把目光投向更多普通師生、平凡校友身上,他們心懷仁愛,默默奉獻,為凝聚人心、促進和諧貢獻力量,他們的故事也值得挖掘和傳揚。筆者了解到,此次校慶,華東師大還將把長期在基礎教育崗位工作特別是在邊遠地區辛勤耕耘的校友請來,與在校師生分享他們的人生經歷。

       民間有戲言——“愛在華師大”,意思是華東師大美麗的麗娃河畔孕育了許多浪漫愛情。桃李不言天下滿,六十甲子今又始。期望文化底蘊深厚、辦學特色鮮明的華東師大,在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過程中,更好地發揚大愛精神,賦予“愛在華師大”更加深遠的含義。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華東師範大學
  • 校慶
  • 社會服務
  • 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