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徐立凡:油價調整與其忙釋疑不如快改革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0日 11: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讓成品油價格機制真正反映市場情況,煉油企業的盈虧更透明、減少中間加價環節、讓終端消費者切實減負,或許更重要。相對於釋疑,這些改革無疑要困難得多。

       10月9日零時起,汽、柴油價格均下調300元/噸。這是今年來國內汽、柴油價格首次下調,也是4月7日以來的首次調價,又是迄今為止16次油價調整中的第6次降價。

       此次成品油價格下調前,人們有過無數的猜想和疑問。8月初、9月份及進入10月以來,國際市場油價都曾出現快速下跌,甚至單日跌幅超過4%的情況。但是,國內油價卻巋然不動,其走勢與國際油價完全背離,16次油價調整給人們留下的總體感覺也是“漲快跌慢”“漲多跌少”。

       歷次油價調整表現出的慣性以及給人們造成的“誤解”,是成品油定價機制操作繁瑣反應遲緩的必然結果。按照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只有當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加權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才能調整油價。而國際油價是最具敏感性的商品之一,與政治、經濟、大型突發事件的聯動性極強,短時間內大漲大跌是常見的運行態勢,假如22個工作日內已經完成震蕩,熨平了油價變化的波峰波谷,國內油價就無從調整。即使調整,又需要考慮煉油企業盈虧情況、對國內物價總水平的影響等因素,而這些因素通常又與百姓感知存在極大誤差。

       真的全是人們“誤解”了嗎?從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的角度解釋油價調整的節奏、手法、幅度等,有一點難以解釋:2008年底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以來,價格調整的總體趨勢是漸次爬高,而國際油價在2008年攀到147美元之後,則總體走出了回落的行情。成品油定價機制,原本是讓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接軌,使成品油價格更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係,何以會出現完全相反的走勢?同樣,成品油價格既涉及許多下游商品的價格趨勢,又與百姓民生密切相關,這麼重要的商品何以總是被動地受國際形勢的影響,而較少考慮國內經濟和民生的需要?

       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已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這一點有關部門也不否認。在去年傳出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的聲音後,發改委價格司近日表示,定價機制改革方案爭取年內公佈,主要將圍繞縮短調價週期、加快調價頻率、改進成品油調價操作方式,以及調整挂靠油種等方面進行。

       這些都是早已被討論過、理應推進的改革議題。而讓成品油價格機制真正反映市場情況,煉油企業的盈虧更透明、減少中間加價環節、讓終端消費者切實減負,或許更重要。相對於釋疑,這些改革無疑要困難得多。但唯有直面阻礙,大力推動,人們才會少生誤解,社會與石油企業、價格管理部門的互信才能切實增強。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油價
  • 成品油
  • 發改委
  • 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