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郝洪:一起惡性醫患糾紛引出的思考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3日 14: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9月15日下午4點左右,因醫患糾紛,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喉科出診女醫生被患者持刀砍傷,2個小時後,兇手被抓。

  16日,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發出聲明,譴責兇手行為,“無論何種個人理由,這起對徐文教授殘忍的傷害事件,都是令人髮指、不可容忍,要求法律嚴厲制裁的!”

  18日,衛生部強烈譴責砍傷醫務人員的暴力犯罪行為。“要求北京市衛生局組織專家全力救治受傷女醫生,密切配合有關部門嚴懲兇手,同時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嚴防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相信有關組織、有關部門的“嚴厲譴責”能夠迅速為被傷醫生討個説法,但是,此起彼伏的醫患糾紛怕並不能就此平息。作為民間機構的醫師協會和行業管理監督部門,保護醫生行醫安全當然重要,更應看到,構建良好的行醫環境,理順醫患關係才是關鍵。

  動刀動棒惹出人命官司,用極端手段對抗,用一層傷痛覆蓋另一層傷痛,成了不少醫患糾紛的結局。無疑,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都不能採取舉刀相向這樣近乎瘋狂的行動。同時,在我們面對受傷醫生,尋求法律解決之道時,在我們強烈譴責患者的非理性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追問一下,是什麼讓他喪失理性?

  從目前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當事患者對醫生的積怨並不是一日形成的,怨懟的累積足足有3年的時間。在患者自認為自己的手術不成功,多次尋求協調未果,上訴至法院,卻又因轉換法院、司法鑒定停滯等原因,懸而未決。3年曲折的法律訴訟過程,足以令一個人失去耐心。於是,就要思考為什麼訴訟過程會如此漫長?

  醫患糾紛久拖不決,關鍵是缺乏醫患糾紛需要的、公正、獨立的“第三方”。目前處理醫療糾紛的基本途徑無非這三條:醫患雙方自行協商;衛生行政機關介入調查處理;提起訴訟。但凡已成糾紛的,必定是自行無法協商解決;而衛生行政機關的介入,總讓外界有不信任感;進入法律程序則需要醫療事故鑒定,漫長的訴訟時間,讓患者等不起。並且,無論是面對醫院、衛生行政機關還是司法機構,患者總有弱勢之感——當一個人面對一群人,一個組織,往往會有一種無力、無助的感覺。

  所謂“第三方”,它必須權威,他們是著名醫療專家,醫技精湛、醫德高尚;它必須獨立,他們可以是醫生,卻和醫療部門沒有千絲萬縷的利益瓜葛;它必須公正,他們有公認的規則,卻不由行政部門制定。

  醫生與患者本是唇齒相依的關係,沒有醫生,這個世界無法想象;倘若不是患者的現實存在,醫生又有何存在意義?我們既然認可醫生是神聖的職業,首先要認可患者生命的可貴,惟有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尋求到獨立、公正、客觀的“第三方”,讓醫生和患者真正攜手共克疾病。(郝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