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鵬飛:走基層“身入”不如“心入”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4日 13: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開展,調動了全國新聞記者的積極性。回首往昔,中國共産黨人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就十分重視利用新聞宣傳加強群眾工作。而現在一些媒體的新聞報道,“天天圍著領導轉,圍著明星轉,缺少了老百姓的呼聲。”

    這種現象也引起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在建黨90週年大會上告誡全黨:“密切聯絡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因此,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避免鮮花掌聲淹沒群眾的聲音,避免讓成績數字掩蓋存在問題,避免讓太平盛世麻痹憂患意識。劉雲山部長的講話也給新聞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們工作的長短優劣。”

    “但願活動不是一陣風,而是四季風常吹!”人民微博網友@jhylz表示。“走轉改”只有成為常態,才能避開“溫水煮青蛙”的陷阱。也有網友提醒記者走基層切勿“走一路,吹一路”,和群眾“貌合神離”。誠然,記者“身入”基層,走近群眾,關鍵還要“心入”,要敢於反映群眾疾苦和改革發展中的現實問題。

    “知責任的重大,便不致糊塗過日子,要時時振作,時時警覺,時時求進步。”新聞界的老前輩鄒韜奮曾這樣論述新聞記者的責任,也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堅持大眾化的辦刊立場,一切為民眾服務,為社會進步服務;認真傾聽讀者呼聲,答覆讀者來信,了解和反饋讀者的需求;不媚俗、不空洞,對於騙人、害人的廣告一概拒絕登載。毛澤東把韜奮精神概括為:“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身處網絡互動時代的我們,更需要繼承和發揚韜奮精神。

    媒體應該以堅定的勇氣和決心,旗幟鮮明地履行社會職責,拉近社會距離。反之,麻木不仁、“隔靴捎癢”甚至“諱疾忌醫”,只會讓群眾的信任進一步流失,何談引導輿論、動員群眾、凝聚共識?正如網友所説,“走基層不能帶著框框,只摘花,不挑刺。我們這個黨領導的社會肌體,多去毒刺才會更健康、更強壯、更長壽、更有戰鬥力,在世界上發揮作用會更大!”

    因此,在“大眾麥克風”時代,“走轉改”勢在必行,這既符合新聞事業發展規律,也符合現代政治發展的時代潮流。我們只有“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才能通過走基層與群眾面對面、手拉手,“察民情、解民瘼、疏民怨”,進一步完善決策、改善民生,開創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基層
  • 繼承發揚
  • 群眾路線
  • 時代潮流
  • 走轉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