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一舟:“哈根達斯”裏添加了多少精神泡沫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6日 13: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陳一舟

  美國人對哈根達斯幾乎不感冒,更別説當作一個品牌推崇。“愛她就給她吃哈根達斯”這句廣為流傳的廣告語讓美國人費解。調查發現,這種品牌地位的落差不只有哈根達斯。DQ冰激淩、Coach包、倩碧化粧品、味千拉麵、吉野家快餐等等,一些在中國很知名的“洋品牌”,其實在老家都很“平民”,有些甚至快要失去本土舞臺。可是轉戰中國後,它們不但恢復了活力,甚至變身為“貴族”。(《國際先驅導報》8月15日)

  “哈根達斯”在原産地美國,很平常,只是一個普通的冰激淩,價格也很便宜。但在中國,卻成為冷飲領域的貴族品牌,成為小資一族的熱捧。再比如麥當勞,本是尋常的西式快餐,與中國的盒飯差不了多少,但舶來中國後卻搖身一變為貴族。

  有人因此批評國人“崇洋媚外”,同時也痛恨國內品牌不爭氣。其實,這跟“市場”和“品牌”並沒有必然的聯絡,也跟“崇洋媚外”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平民洋品牌中國貴族化,從一個側面折射的是精神的矮化——“哈根達斯”裏不知道添加了多少精神泡沫。

  吃盒飯不如吃麥當勞上檔次,喝白酒不如喝紅酒有品位——這大概是在一些人中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態。時髦的東西寄予著面子和形象,消費水平跟社會地位息息相關,當越來越多的中國富人熱衷於開豪車住別墅打高爾夫,當奢侈品在中國大行其道,不管我們承認或者不承認,這種扭曲的消費觀念實際上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普通市民。

  我們的精神世界曾經無比富庶。放眼歷史,數千年文化的積澱,鑄就了厚德載物博大精深的精神風骨。從古至今,無論是王朝更迭還是戰火硝煙,乃至於近現代被侵略被奴役的黑色歲月,我們始終都沒有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吶喊,大師與巨人頻出,引領整個時代。但如今,我們的精神世界有一種學名叫“通脹”、俗名叫空虛的徵兆,越來越多的文化現象、社會現象,正在折射出這種精神的功利化與“通脹”跡象。而“洋品牌中國貴族化現象”不過是“精神通脹”的一個現實注腳罷了。

  穿進口品牌服裝、吃洋快餐、喝紅酒就是一種“時尚生活”,這是精神矮化下對於西方文化的“照抄照搬”。在這種“誤讀”的背後,曲解了西方文化和時尚內涵只是表象因素,真正發人深省的是社會財富的過度消耗和倫理道德的變異。所以,面對洋品牌中國化走紅,不僅是一個本土品牌要“爭氣”的經濟命題,還涉及一個建設精神價值的文化命題。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哈根達斯
  • 倩碧化粧品
  • 通脹
  • 洋品牌
  • 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