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曉亮:“敬老卡”的溫情莫被冷漠抵消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2日 16: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上海自2007年開始推行70歲以上老人持敬老卡(曾用名老人卡)免費乘車政策,70歲以上老人的乘車環境大為改善。“敬老卡”,一個溫馨而溫情的名字,但日前一個發生在上海82路公交車上的故事,卻讓“敬老”二字蒙塵——上海82路公交車,一位辛苦撿紙板與塑料瓶的頭髮花白的老人,帶著撿來的幾大包物品登上公交車後,遭到一名男乘客的嫌棄謾罵。最終,老人攜帶的物品多數被扔下車。(8月11日《東方早報》)

  網友拍攝的這段視頻上傳才3天,已有數十萬次點擊,數千條評論。雖不懂當地方言,卻也能看出那位白衣男乘客對老人的嫌棄厭惡之情、跋扈驕縱之意。拾荒老人據理力爭,但收效甚微,他視為寶貝的東西,最終還是被男子在司機配合下粗野地扔下車。

  視頻中衣冠楚楚的男子,對一個拾荒老者如此粗野蠻橫,無故辱罵並搶奪丟棄他人物品,也涉嫌違法違規吧?怎麼我還依稀聽見白衣男叫囂著“報警”、“110”什麼的?

  還有一個可能不被注意的細節,在白衣男羞辱拾荒者過程中,車上有一個紅衣小男孩,撲簌著天真無邪的大眼睛,一直扭頭看著這一幕。如果孩子問一旁的媽媽,“這位叔叔為何要為難那位可憐的老爺爺?”這位母親和一車無動於衷的乘客,該怎麼回答?

  即便有了所謂的“敬老卡”,一個古稀之年仍在自力更生的老者,都還差點被某些“文明乘客”和司機驅趕下車,敬老卡傳遞的溫情,也早已蕩然無存了。

  按照市井中最市儈的世俗哲學,一個還需要靠公交車出行的所謂精英,大概也“精英”不到哪去,很可能是大城市中最常受著“夾板氣”的工薪階層。人性中最溫暖最柔軟的部分,卻在這種長期的市儈習氣侵蝕中“團成一團,圓潤離開”了。當這樣的人在一座城市中的佔到一定比例,這個城市的秉性品格精神氣質都會不自然地被浸染。才會有一個拾荒者無端遭嫌棄,司機&&沉默甚至充當“幫兇”,滿車乘客似乎也能修煉到視若無睹,心如止水。這將是怎樣的一種社會習性和城市精神?長此以往,就會成為一種習以為然的“庸常的惡”。

  極端者,就如這次趕下拾荒者的上海82路公交車;亦如前些年甲流期間,兩位返鄉民工偶感風寒,因咳嗽引來異樣目光,結果全車投票半夜三更將兩人攆下車,他們只好摸黑沿高速回家。

  杭州圖書館可以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包括乞丐及民工,這是社會溫暖,民生尊嚴的基本立足點。乞丐的閱讀權,拾荒者的乘車權裏,維繫著社會中每個人的基本尊嚴。相反,一個持有“敬老卡”卻因拾荒者這一身份,而遭乘客乃至司機無端嫌棄的城市,沒人能在這裡獲得體面安全有尊嚴的生活。身份都是相對的,你上車時是嫌棄拾荒老人的衣著光鮮白衣男,上班時,可能就是被無良老闆當牲口使喚的“白領民工”,更不要講這樣的社會生態裏,權力系統又怎麼會自覺保持內斂、謙卑和自省精神,在權勢面前,你隨時可能成為無依無靠的“拾荒者”。(李曉亮)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敬老卡
  • 拾荒者
  • 視頻上傳
  • 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