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馬紅漫:別讓陳醋“酸”了消費者的心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13: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馬紅漫 經濟學博士

  “山西陳醋”陷入誠信危機。山西醋産業協會副會長王建忠近日稱,市面上的山西老陳醋95%都是勾兌醋,醋精若勾兌比例掌握不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山西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山西醋産業協會會長曹文傑隨後卻回應稱,山西所産老陳醋産品安全可靠,均為糧食釀造,不存在勾兌問題。

  老字號食用醋竟然也被貼上了“問題食品”的標簽,消費者只能以“酸楚”的心情去體驗了。而隨後協會領導言論“互掐”,又讓聞者再度陷入迷茫,此情此景幾乎與此前乳業“國標”之爭如出一轍。當下國內消費市場中的所謂“權威”無處不在,而問題真相卻往往無從尋覓,反倒是部分民間機構扮演起了“答疑解惑”的社會角色。如果監管部門確實無力擔責,那麼不妨放手民間機構來構築消費品安全大壩。

  當市場經濟被誤讀為簡單的利潤最大化之時,廠商的社會責任意識淡漠成風。按照釀醋的正常流程,先要對大米等原材料高溫酒化後再醋化,釀醋週期標準是28天左右,具體到山西陳醋則還需要更長的沉澱過程;而用冰醋酸或者醋精勾兌只要一天甚至更短的時間便可完成。顯然,嚴謹的製作工藝是老字號食用醋歷史文化得以保全的必要環節,但許多廠商卻打著“山西老陳醋”的金字招牌,以醋精勾兌的粗糙手法生産,在壓低成本的同時、依舊賺得名牌高價。

  事實上,“勾兌”絕非是醋廠的創舉,從此前一些名牌白酒遭勾兌、到近期味千拉麵“骨湯門”事件,無不折射出廠商的精明思維。但其間,消費者的健康保障卻乏人問津。更為關鍵的是,包括腐爛臘肉、硫磺燕窩、塑化劑、化學火鍋、水玻璃鹼面等食品安全問題,大都是由媒體輿論率先質疑並實施追查,質檢部門的舉動滯後似乎已成為慣例。更有甚者,當業內權威主動爆料後,行業內部産生“內訌”的情形不斷發生,只是在這些以“公益”為名的激辯背後,卻隱含另外一番盤算。不久前,中國乳業“新國標”遭到南方巴氏奶代表王丁棉的高調放炮、被指全球最差。之後巴氏奶巨頭“光明乳業”高調附和,而常溫奶主産區、內蒙古乳業協會則針鋒相對。隨著激辯的白熱化,“圍觀”者才有所頓悟,原來“口水仗”只是一場南北乳業利益之爭而已:南方巴氏奶採用殺菌法加工,對奶源要求較高;而北方常溫奶工藝則可以通過超高溫滅菌,對奶源要求相對寬泛。奶業南北陣營相互爆料,目的明顯是多重性的。與之類似,王建忠揭開山西陳醋“潛規則”的動機也受到質疑,因為他還同時擔任山西金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並非完全是中立的機構負責人。

  産品質量亂象久拖不決,市場信心大為受挫。此時,一些專業民間機構的“掃盲”之舉,意外帶給消費者一陣清新的涼風。近期,諸如“科學松鼠會”之類的民間科學機構,通過出書或者公開言論,告訴大家什麼樣的牛奶有營養、膨大劑危害性不大等等。這些科普知識的傳播廣受追捧,為消費者鑒別食品品質提供了一定依據。客觀而言,這些民間機構行為是對質檢部門社會職責的“越位”。然而,頻頻曝光的寬泛行業標準及事前監管“失聲”已説明,既有工商、衛生、食品監管等等行政部門的監督效果並不“給力”。這其中,固然有技術檢測手段落後等客觀因素,但監管惰性等主觀原因也不容忽視。試想,如果山西陳醋遭集體勾兌,那麼通過對醋廠生産流程的突擊性檢查、進廠原料與産出對比等方式,必然能看出些許端倪。而且,山西陳醋造假由個別現象發展變為行業積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質檢部門卻並未有絲毫察覺,這樣的工作效率也的確讓公眾失望。

  表面看來,陳醋遭遇勾兌等失信行為只是對部分消費者利益構成侵犯,但供貨廠商也必然要有進貨行為、商販們的生活也離不開日常消費,每個經濟實體的角色都會發生轉換。由此看來,任由質量安全問題肆意蔓延,難免會殃及整個民族的生存環境。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商業道德的束縛。對此,行政監管部門理應擔當起基本的市場干預職能,否則還不如就乾脆讓權給民間公信機構罷了。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勾兌
  • 山西陳醋
  • 醋化
  • 經濟學博士
  • 權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