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若塵:當文科遭遇理工科的評價標準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1日 09: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文科高職的教育教學與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師範大學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和震認為,現在,教育行政部門往往用辦理工科高職的標準、模式去衡量發展文科高職,必然會面臨“牛頭不對馬嘴”的尷尬,對高等職業教育進行分類研究、分類規劃管理和評價,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到一定水平和階段的必然産物。(《中國青年報》7月25日)

  筆者以為,不僅是國家的教育行政部門,在同一所學校的行政管理部門,也存在這種管理標準的尷尬,我們不僅要對高等職業教育加以分類,實現文科高職與理工科高職院校各有其獨立的評價體系和發展模式,也要關注理工科院校文科專業的設置與發展,用獨立的評價標準去衡量。

  筆者是一線文科教師,曾就職于一所文科類高職,現就職于一所本科院校,教授基礎學科,屬於公共課程。筆者更願意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教師職稱評定的角度來談這一現象。其實,在一些以理工科為主的本科院校,其文科專業的發展也是以理工科的標準來衡量。

  筆者在研究生學習期間就讀于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的大學,按照學校的規定,各個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前都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但是,研究生培養並沒有依照各個專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專業發展的標準,這對人文類專業的學生來説,要求較高、難度較大。而據我所知,學校在教師的職稱評定上也是採用“一刀切”的方式,文科教師向學校反映實際情況,往往也會被學校行政部門以“人文專業科研能力太弱、亟須提高標準以促進學科的科研水平”為由予以駁回。在這種情況下,文科教師大多有太多抱怨,認為學院不重視文科專業,不過是學校發展的一個陪襯、一個擺設,逐漸會産生自卑感。

  出現此種情況,一是因為學校領導對文科發展的規律不甚了解,學校對文科的專業發展也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的計劃和方案,只是簡單地以理工科的標準來衡量文科。二是文科專業自身的發展也有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一般意義上所講的文科通常包括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人文科學是指那些有著強烈的價值取向、知識保留程度比較大的學科,如文學、語言學、哲學、歷史學等,其內容相對穩定,創新性相對於社會科學來説比較小,其應用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如社會科學。社會科學則是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與社會發展和運行直接相關,如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法學、教育學等,它具有較強的應用性,並盡可能地保持價值中立。

  在當前以科技創新、科研成果、科研立項為主要論調的現實語境中,文科教師自身的發展和評價所遇到的阻力和困難就可想而知。筆者這裡並不是想要為文科的評價體系找一些理由和藉口,更要指出的是這種“文科以理工科為導向”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的弊端。畢竟,文科高職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專業設置與建設管理是文科高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科研與職稱評定則是文科類高職專業建設與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如果不對文科和理工科專業建設加以分類,這個大前提、大方向不對,就必然會導致高校教師科研業績評價體系中存在著衡量標準單一化、評價方法簡單化、評價數字化、成果評定時間短、評價具有隨意性等一系列的問題。

  當文科高職和理工高職使用同一評價標準時,這種尷尬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國家立項建設示範性高職院校的條件、標準顯然是為理工科高職量身定做的情況下,文科高職的發展必定會一直處於被邊緣化的境地。因此,國家應儘早進行統一規劃、分類指導、專題研究,建立文科高職評估標準與長效研究機制,同時,也希冀理工科院校更加注重人文專業的發展與建設,以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文科專業
  • 文科類
  • 理工科院校
  • 示範性高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