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海英:樓市要宏觀調控,也需微觀關懷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5日 17: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目前重慶、南昌等部分二三線城市的多家商業銀行已經暫停個人首套房貸業務。不少購房者表示,即便房貸申請已通過審批,貸款也遲遲不能到位,而多個城市,已經取消首套房貸的7折、85折優惠(7月14日《中國證券報》)。

    僅今年以來,央行已經五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每提高0.5個百分點,就可凍結銀行3700億左右的流動性。在銀根緊縮的背景下,銀行信貸額度顯然受到了制約,沒有多少資金可貸。可以説,目前銀行暫停個人房貸業務,是國家應對通脹帶來的副作用,不可避免,但要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事實上,銀行“無錢可貸”的説法值得懷疑。央行發佈的今年上半年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M2同比增15.9%,6月份新增信貸6339億元,上半年新增信貸4.17萬億元。儘管新增貸款低於預期,但説明上半年銀行還是有錢可貸的,而且還貸出了4.17萬億元——儘管銀根不斷收縮,但銀行借助發行金融債等方式來解決資金短缺。

    在我看來,銀行並非完全“無錢可貸”,而是把有限的信貸額度“看人下菜”了。這裡所謂的“人”,一是指銀行的大客戶即大企業,二是指特權群體。早在2008年貨幣緊縮期,銀行業就出現“壘大戶”現象,即貸款客戶集中度走高,大客戶佔比大幅提高。如今,又現銀行“壘大戶”現象。

    在銀根緊縮背景下,銀行的資金投放上,存在著嚴重的失衡現象,即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往往得不到貸款,而不急需資金的大企業尤其是壟斷國企總能得到貸款。優質的大型企業甚至成為商業銀行紛紛“搶奪”的對象,而中小企業因為資金饑渴貸不到款而出現倒閉現象。

    除了“看企業放貸”,在個人信貸方面則是“看人放貸”,即有權、有背景的人往往能得到貸款,而無權無勢的人,哪怕再急需貸款,銀行也不會放在心上。比如,最近媒體就曝出,濟南部分銀行因為資金緊縮對個人房貸業務開始惜貸,有的銀行規定具備公務員或事業單位身份才可辦理房貸。

    而急需要銀行貸款解決居住問題的首套房購買者,如果沒有特殊身份或背景則會“貸款無門”。在我看來,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標的商業銀行,存在“嫌貧愛富”固然需要批評和糾正,但更應該反思的是監管部門,我們的樓市調控政策、信貸政策在調控房價、抗擊通脹的同時,是否兼顧到首套購房者的貸款需要、居住權益?有沒有想到首套房的貸款利率取消7折優惠,等於把房價暗漲了30%?這僅僅是銀行信貸額度受限嗎?

(北京 張海英)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調控房價
  • 樓市
  • 調控政策
  • 宏觀調控
  •